脚在中间的成语(共161个)
三脚猫
成语解释:指稀奇的事情。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张鸣善《水仙子・讥时》:“五眼鸡岐山鸣凤,两头蛇南阳卧龙,三脚猫渭水飞熊。”
手忙脚乱
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慌张;没有条理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临济宗・镇州大悲和尚》:“问:‘如何是大悲境?’师曰:‘千眼都来一只收。’曰:‘如何是境中人?’师曰:‘手忙脚乱。’”
头重脚轻
成语解释:形容头脑发胀;脚下无力。比喻轻重倒置;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;不平衡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,一个个面面厮觑,都软倒了。”
手慌脚忙
成语解释:形容惊慌不安之状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7回:“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,说道:‘这是那里晦气!’”
跌脚捶胸
成语解释:以足跺地,以拳敲胸。表示气愤、着急、悲痛等感情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二折:“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,跌脚捶胸,自叹嗟。”
有脚阳春
成语解释:承春:指春天。
旧时称赞好官的话。成语出处: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・有脚阳春》:“宋璟爱民恤物,朝野归美,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,言所至之处,如阳春煦物也。”
拳打脚踢
成语解释:用拳打,用脚踢。形容痛打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我便拳撞脚踢,也不怕他不死。”
洗脚上船
成语解释:谓居于水滨,舟行极便。语出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又劝权夹水口立坞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扞孙权呴欲作坞,诸将皆曰:‘上岸击贼,洗足入船,何用坞为?’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蒙传》:“又劝权夹水口立坞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扞孙权呴欲作坞,诸将皆曰:‘上岸击贼,洗足入船,何用坞为?’”
捏脚捏手
成语解释:放轻手脚走路,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唐牛儿捏脚捏手,上到楼上。”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分付已毕,太尉便同一人过去,捏脚捏手,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。”
蹑脚蹑手
成语解释:同“蹑手蹑脚”。
成语出处:张天翼《春风・贝胡子》:“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,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——空空的。”
捻脚捻手
成语解释:捻:通“捏”。
手脚动作放轻。形容行动小心轻捷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门子只得捻脚捻手,把栓拽了,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。”
轻脚轻手
成语解释:蹑手蹑脚。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。
成语出处:沈从文《萧萧》:“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,眼屎朦胧地走过床边。”
前脚后脚
成语解释:比喻紧跟着。
四脚朝天
成语解释:四脚:指四肢。
形容仰面跌倒。也比喻躺下不干。成语出处: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1回:“老和尚上前来争,被觉空一推,跌个四脚朝天。”
手脚干净
成语解释:喻廉洁奉公。
成语出处:傅晓航《九只小鸭子》:“办社务的干部,手脚干净,青天包公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