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在中间的成语(共107个)
- 人生识字忧患始- 成语解释:忧患:忧愁,苦难。 
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。指一个人识字以后,从书中增长了见识,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石苍舒醉墨堂》诗:人生识字忧患始,姓名粗记可以休。 
- 八字没见一撇-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毫无眉目,未见端绪。 - 成语出处: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・人事》第三卷:“《通俗编》:‘朱子《与刘子澄书》: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人自不领会。’按今有‘八字不见两撇’之谚……凡事无端绪者,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。” 
- 一字褒贬- 成语解释: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。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 
- 一字连城- 成语解释:极言文辞的精妙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彭城王勰传》:“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。至勰诗,高祖仍为之改一字……勰曰:‘臣闻《诗》三百,一言可蔽。今陛下赐刊一字,足以价等连城。’” 
- 一字不易- 成语解释:文字精醇,一个字也不能更改。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文艺传中・孙逖》:“而逖尤精密,张九龄视其草,欲易一字,卒不能也。” 
- 金字招牌- 成语解释: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;也指商店资金雄厚;信誉卓著。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。也作“金字牌匾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总算一帆风顺,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,还高高挂着。” 
- 文从字顺- 成语解释:文句通顺、用词妥贴。从、顺:妥贴、通顺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文从字顺各识职,有欲求之此其躅。” 
- 一字长城- 成语解释: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。也指一言奏效,可比长城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折寇》:“仗恩台一字长城,借寒儒八面威风。” 
- 字字珠玉- 成语解释:每一个字都像珍珠、宝玉那样珍贵值钱。形容文章作的好,声价高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邯郸记・赠试》:“听的黄榜招贤,尽把所赠资金,引动朝贵,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。” 
- 一字之师- 成语解释:改正一个字的老师。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、误写的字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岱《与周伯戬之书》:“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。” 
- 一字师- 成语解释:指订正一字之误读,即可为师。亦指更换诗文中一、二字的老师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 王定宝《唐摭言・切磋》载李相读《春秋》,叔孙婼之“婼”应读“敕略切”,李误为“敕晷切”,小吏言之,公大惭愧,“命小吏受北面之礼,号曰‘一字师’”。 
- 一字一泪- 成语解释: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。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。亦作“一言一泪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书答・与焦漪园》:“写至此,一字一泪,不知当向何人道,当与何人读,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!” 
- 字字珠玑- 成语解释: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。比喻谈话、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。珠玑:珠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任凭是篇篇锦绣,字字珠玑,会不上一名进士。” 
- 一字千金- 成语解释:增损一字;赏以千金。形容文辞精妙;不可更改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・古诗》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 
- 一字长蛇阵- 成语解释: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。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8回:“听的里面雷声高举,四七二十八门,一齐分开,变作一字长蛇之阵,便杀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