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在中间的成语(共124个)
哑羊僧
成语解释:佛教用语,比喻不知悟解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大智度论》卷三:譬若白羊,及至人杀,不能作声,是名哑羊僧。
悬羊击鼓,饿马蹄铃
成语解释:把羊吊起来,使羊蹄乱动击鼓;将铃绑在饿马蹄子上,蹄动发出声响。古时作战,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楔子:俺今夜倒下了空营,着悬羊击鼓,饿马提铃。
羔羊素丝
成语解释:羔羊:小羊羔,此指小羊羔的皮;素:白。
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,用素丝作为装饰。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,品德与仪表一样美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召南・羔羊》:羔羊之皮,素丝五;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
如熟羊胛
成语解释:羊胛:羊的肩骨,易熟。
象煮熟羊胛一样。形容时间短促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回鹘传》:又北度海,则昼长夜短。日入烹羊胛,熟,东方已明,盖近日出处也。
亡羊歧路
成语解释:亡:丢失;歧路:岔路。
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复杂多变,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。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说符》: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
饮羊登垄
成语解释:形容商人偷工减料,欺诈谋利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金和尚》:后本师死,稍有贵金,卷怀离寺,作负贩去,饮羊登垄,计最工。
羝羊絓棘
成语解释:羝羊:公羊;絓:绊住。
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,进退不得。比喻进退两难。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哀陆军学生》:“进退道穷,羝羊絓棘。”
羔羊之义
成语解释:旧时指为人或为官清白,有节操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王涣传》:故洛阳令王涣,秉清修之节,蹈羔羊之义。
红羊劫年
成语解释:红羊:古时迷信,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,丁属火,未属羊,故称红羊。
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。成语出处:唐・殷尧藩《李节度平虏诗》:太平从此销兵甲,记取红羊换劫年。
虎质羊皮
成语解释:质:本性。
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・吾子》: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悦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
牵羊担酒
成语解释:牵着羊,挑着酒。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四折:“老夫如今牵羊担酒,与孩儿庆喜。”
情同羊左
成语解释:交情深厚,愿为对方去死。多指生死之交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峻《广绝交论》:“想惠庄之清尘,庶羊左之徽烈。”
犬羊之质
成语解释:犬羊一般的体质。比喻才低质劣。
成语出处:文选曹丕与吴质书:“以犬羊之质,服虎豹之文;无众星之明,假日月之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