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9个)

  • 以夷

    yǐ yí fá yí

    成语解释:夷:旧指外族或外国。
    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,使自相冲突,削弱力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、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
  • 吊民

    diào mín fá zuì

    成语解释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
    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索虏传》:“兴云散雨,慰大旱之思;吊民伐罪,积后己之情。”

  • 国必自,而后人

    guó bì zì fá , ér hòu rén fá zhī

    成语解释:伐:讨伐。
    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,然后别人才来攻伐。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夫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”

  • 党同

    dǎng tóng fá yì

    成语解释:党:原同“傥”;指偏袒;现在也指结伙;伐: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;排斥、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。
    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

  • 矜功

    jīn gōng fá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矜、伐:自夸。
   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极不虚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段灼传》:“艾性刚急,矜功伐善,而不能协同朋类,轻犯雅俗,失君子之心。”

  • 标同

    biāo tóng fá yì

    成语解释:帮助意见相同的人,排斥意见不同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轻诋》:“真长标同伐异,侠之大者。常谓使君降阶为甚,乃复为之驱驰邪?”

  • 奉辞

    fèng cí fá zuì

    成语解释: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・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

  • 豪厘不,将用斧柯

    háo lí bù fá , jiāng yòng fǔ kē

    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,前虑不定,将有大患,将奈之何?’”

  • 操斧

    cāo fù fá kē

    成语解释:执斧砍伐斧柄。比喻可就近取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经・豳风・伐柯》:“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”《中庸》引此文,朱熹集注:“柯,斧柄。则,法也……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,彼柯长短之法,在此柯耳。”

  • 矜功

    jīn gōng fá néng

    成语解释:矜、伐:自夸。
   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刘劭《人物志・卷下・释陵人》:“彼小人则不然,矜功伐能,好以陵人。”

  • 口诛

    bǐ fá kǒu zhū

    成语解释:伐:声讨,攻打;诛:痛斥,责罚。
   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忧患余生《官场现形记>序》:“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钺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。”

  • 双斧孤树

    shuāng fǔ fá gū shù

    成语解释:指嗜酒好色,摧残身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阿沙不花传》:“而惟曲蘖是耽,妃姬是好,是犹双斧伐孤树,未有不颠仆者。”

  • 怨欲

    kè fá yuàn yù

    成语解释: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宽问》:“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为仁矣。”

  • 无功

    zì fá wú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自伐:自我夸耀;功:功勋。
   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”

  • 奋矜

    fèn jīn fá dé

    成语解释:奋矜:竞相夸耀;伐德:自夸其德。
    指骄傲自大,夸耀不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正名》:有兼听之明,而无奋矜之容;有兼覆之厚,而无伐德之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