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1个)

  • 杯水

    bēi shuǐ chē xīn

    成语解释:杯水:一杯水;车薪:一车柴草。
    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。比喻力量太小;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。”

  • 书同文,同轨

    shū tóng wén , chē tóng guǐ

    成语解释:车轨相同,文字相同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

  • 伊始

    xià chē yī shǐ

    成语解释:下车:旧指新官刚到任。
    伊始:开始。
    旧指新官刚到任;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此吏故违,请加徒一年。”

  • 之辙

    fù chē zhī zhé

    成语解释:覆车:翻车;辙:车辙。
    翻车的辙迹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晋书・李专美传》:“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,以赏无赖之军,徒困蒸民,存亡未可知也。”

  • 大简

    dà jiǎn chē tú

    成语解释:简:检阅;车:战车;徒:指士兵。
   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桓公六年》:大阅者何?简车徒也。

  • 之会

    bīng chē zhī huì

    成语解释:春秋时齐桓公争霸,屡次与诸侯会盟,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,齐国带有军队,你为“兵车之会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穀梁子《穀梁传・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兵车之会四,未尝有大战也。”

  • 白马

    sù chē bái mǎ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,后用作送葬的语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尸子》上卷:“汤之救旱,乘素车白马,著布衣,婴白茅。”

  • 熟路

    qīng chē shú lù

    成语解释:驾轻车;走熟路。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;干起来不费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若驷马驾轻车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为之先后也。”

  • 朽索

    bēn chē xiǔ suǒ

    成语解释:朽:腐烂;索:绳子。
    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。形容事情非常危险,应十分警惕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”

  • 雨马

    fēng chē yǔ mǎ

    成语解释:指神灵的车马。亦用以比喻迅疾、快速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燕台诗・冬》之四:“风车雨马不持去,蜡独啼红怨天曙。”

  • 大马

    gāo chē dà mǎ

    成语解释:高车:车盖很高的车。
    四匹马驾驶的、车盖很高的车。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偶成赠四同舍》:“诘旦天门传奏章,高车大马来煌煌。”

  • 之戒

    hòu chē zhī jiè

    成语解释: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。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,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帝鉴图说》下篇:“复辙在前,永作后车之戒。”

  • 夏雨

    suí chē xià yǔ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随车致雨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陕西道监察史……加赠奉直大夫制》:“赈凶灾则随车夏雨,诚感人穷。”

  • 怒马

    xiān yī nù mǎ

    成语解释:怒:气势强盛。
    崭新的车,肥壮的马。形容服用讲究,生活豪华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第五伦传》:“蜀地肥饶,人吏富贵,掾吏家赀多至千万,皆鲜车怒马,以财货自达。”

  • 致仕

    xuán chē zhì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告老引退,辞官家居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白虎通・致仕》:“臣七十悬车致仕者,臣以执事趋走为职,七十阳道极,耳目不聪明,跛踦之属,是以退去避贤者,所以长廉耻也。悬车,示不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