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55个)

  • 道不

    dào bù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遗:丢失的东西。
   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  • 即是

    fǔ shí jí shì

    成语解释:俯:低头;弯腰;即:就。
    一弯腰就可捡得;到处都是。形容为数很多;极容易得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・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
  • 钓名

    diào míng shí zǐ

    成语解释:钓:捞取;紫:指贵官的印绶或服饰的颜色。
    比喻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和官职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叙寄员半千》:钓名劳拾紫,隐迹自谈玄。

  • 补阙

    bǔ quē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阙:通“缺”,缺失。
    拾遗:补录遗漏。
    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张轨传》:“圣王将举大事,必崇三讯之法,朝置谏官以匡大理,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。”

  • 路不

    lù bù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遗:失物。
   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新书・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

  • 路无

    lù wú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路不拾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

  • 道不遗,夜不闭户

    dào bù shí yí , yè bù bì hù

    成语解释:遗:遗失的东西;户:门。
    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,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”

  • 众人柴火焰高

  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多力量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五章:“‘众人拾柴火焰高’,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,搬山山倒,填海海平。”

  • 举如鸿毛,取如

    jǔ rú hóng máo , qǔ rú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举一根羽毛,拾一件东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

  • 皆是

    fǔ shí jiē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只要弯腰来拾取,到处都是。形容多而易得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・做“杂文”也不易》:“现在竟也累得来做‘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,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’的‘杂文’。”

  • 道无

    dào wú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:“商贾重宝,单车露宿,牛马放牧,道无拾遗。”

  • 涂不

    tú bù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涂:通“途”,道路。
    路上有失物,无人拾取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与闻国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饰贾:男女行者别于途;涂不拾遗。”

  • 地芥

    rú shí dì jiè

    成语解释: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。比喻非常容易得到(多指官职、名位)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夏侯胜传》:“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”

  • 地芥

    fǔ shí dì jiè

    成语解释: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。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夏侯胜传》:“士病不明经术,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,犹俯拾地芥耳。”

  • 青紫

    fǔ shí qīng zǐ

    成语解释:俯:屈身,低头;青紫:古代公卿服饰,借指高官显宦。
    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王僧孺《答江琰书》:“献书尽先贤之德,作颂罄前皇之美,岂不俯拾青紫,坐享大夫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