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在中间的成语(共409个)
白发千丈
成语解释:形容头发既白且长,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秋浦歌》诗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”
冲冠发怒
成语解释:见“冲冠怒发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观兵部马射赋》:“凡献艺者,岂自疑于无必。冲冠发怒,扬鞭气逸,引满雷砰,腾凌飙疾,皆穷百中之妙,尽由一孔而出,乃知来者之艺,盖亦前人之匹。”
破奸发伏
成语解释:揭露隐藏的坏人。
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》:“徙陇城郡,历比、驾二部外郎,在郡未几,破奸发伏,有神明之号。”
振聋发聩
成语解释: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
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鹤发童颜
成语解释:鹤发:白白的头发;童颜:红红的面色。
满头白发;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;有精神。成语出处:唐・田颖《玉山堂诗文集・梦游罗浮》:“自言非神亦非仙,鹤发童颜古无比。”
大发雷霆
成语解释: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声。
形容大发脾气;高声怒斥别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大发雷霆。”
怒发冲冠
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愤怒得头发竖起;顶着帽子。形容愤怒到极点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毛发倒竖
成语解释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
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毛发悚然
成语解释:亦作“毛发耸然”。毛发竖起。极言惊骇、恐惧。
成语出处:清・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・戴监生》:“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,议论中居然提到他。戴骤聆至此,毛发悚然。”
大发慈悲
成语解释:比喻起善心,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・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伏望母亲大人,大发慈悲,优容苦志。”
借题发挥
成语解释:发挥: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。
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。成语出处:王衡《郁轮袍》第二折:“我随分划几划便罢,这个原是借题发挥。”
毫发不爽
成语解释:毫发:细发和头发;爽:差错。
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。也作“毫厘不爽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观音问・答自信》:“悭贪者报以饿狗,毒害者报以虎狼,分厘不差,毫发不爽。”
一发千钧
成语解释:钧:古代重量单位;约等于现在三十斤。
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;比喻情况万分危急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枚乘传》:“夫以一缕之任,系千钧之重,上悬无极之高,下垂不测之渊,虽甚愚之人,犹知哀其将绝也。”
鹤发松姿
成语解释:白色的头发,松树的姿态。形容人虽老犹健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》诗:“千章古木散岩谷,鹤发松姿馀典刑。”
奋发图强
成语解释:奋发:精神振作;情绪饱满;图:谋求。
振作精神;谋求强盛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:“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,革命加拼命,勇攀世界科学高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