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个)

  • 之末

    qiáng nǔ zhī mò

    成语解释:弩: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;末: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;失去了攻击力。
    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;射程已到尽头。比喻原本强大;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韩安国传》:“强弩之末,矢不能穿鲁缟。”

  • 剑拔

    jiàn bá nǔ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弩: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;张:弓上弦。
    剑拔出来了;弓拉开了。比喻形势紧张;一触即发。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

  • 上弦,刀剑出鞘

    gōng nǔ shàng xián , dāo jiàn chū qiào

    成语解释: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
    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语笑喧哗,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。”

  • 前驱

    fù nǔ qián qū

    成语解释:弩:弓箭。
    背着弓箭走在前面。表示极为尊敬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前驱,蜀人以为宠。”

  • 自射

    wǎn nǔ zì shè

    成语解释:弩:强弓。
    拉弓自射。比喻自己做事害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崔洪传》:“我举鹆丞而还奏我,是挽弩自射也。”

  • 箭拔

    jiàn bá nǔ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,形势不妙,赶紧站起来,走到他们当中。”

  • qiáng nǔ mò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。李木庵《一九四八年元旦志兴》诗: “独裁势成强弩末,民主声威动地吼。
    ” ●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 “安国(字长孺)曰: ‘千里而战,兵不获利……且强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缟; 冲风之末,力不能漂鸿毛。
    非初不动,末力衰也。击之不便,不如和亲。’ ” 鲁缟: 鲁地出产的白绢。
    漂: 通 “飘” 。
    汉武帝时,匈奴要求和亲,有人却主张讨伐。 韩长孺以强弩劲风之末不能缟、 飘毛作譬, 力主放弃对匈奴的远征。

  • 末矢

    qiáng nǔ mò shǐ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强弩之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又强弩末矢,理无穿于鲁缟;冲风余力,讵能动于鸿毛。”

  • 为粮

    zhǔ nǔ wéi liáng

    成语解释:弩:指弩弦,弓上的牛筋绳。
    指城被围时,城内绝粮,用弩弦作粮食的代用品。形容绝粮时的艰难情况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耿恭传》:“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,凿山为井,煮弩为粮,出于万死,无一生之望。”

  • 之极

    qiáng nǔ zhī jí

    成语解释:犹强弩之末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韩长孺列传》:“且强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缟;冲风之末,力不能漂鸿毛。”

  • 兵接

    bīng jiē nǔ zhāng
  • 之末

    qiáng nǔ zhī m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