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在中间的成语(共35个)
- 非驴非马- 成语解释:不是驴;也不是马。形容走了样;什么也不像;不伦不类。 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西域传下・渠犁》:“驴非驴,马非马,若龟兹王,所谓骡也。” 
- 骑驴觅驴- 成语解释:骑着驴去找别的驴。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。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,还到处去找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志公和尚大乘赞》:“不解即心即佛,真似骑驴觅驴。” 
- 好心做了驴肝肺- 成语解释:俗语。指把好心当作坏意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8回:“你看我好心做了驴肝肺,你倒讪起我来,凭说我去罢。” 
- 黔驴技穷- 成语解释:黔:今贵州省;穷:尽。 
 黔地的驴;本领穷尽了。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三戒・黔之驴》:“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阚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 
- 黔驴之技- 成语解释:黔:贵州;技:本领。 
 黔驴的本领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三戒・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……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……,驴一鸣,虎大骇……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……稍近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啃,断其喉 
- 黔驴之计- 成语解释:比喻虚有其表,本领有限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李曾伯《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》:“虽长蛇之势若粗雄,而黔驴之技已尽展。” 
- 骑驴索句- 成语解释: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载:“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,本无廊庙之望……或曰:‘相国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 
 ”后用为苦吟的典故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载:“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,本无廊庙之望……或曰:‘相国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” 
- 黔驴技孤- 成语解释: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。同“黔驴之技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孙仁孺《东郭记・妾妇之道》:“腐鼠堪惊,黔驴技孤。” 
- 骑驴吟灞上- 成语解释:用为苦吟的典故。同“骑驴索句”。 
- 骑驴风雪中- 成语解释:用为苦吟的典故。同“骑驴索句”。 
- 西风贯驴耳- 成语解释:贯:穿过。 
 比喻听话的人认为无关紧要,不值得一听的话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翟灏《通俗编》卷一:李白答王去一诗‘有如东风射马耳’,按守元人又有‘西风贯马耳’语,当即因此转变。 
- 春风不入驴耳- 成语解释:比喻好话听不进去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四回:谁知对牛弹琴,春风不入驴耳,口里阳为答应,背后依旧打点做滑家的新郎。 
- 骑驴倒堕- 成语解释:典出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华山隐士陈抟……常乘白骡,从恶少年数百,欲入汴州。 
 中途闻艺祖登极,大笑坠骡曰:‘天下于是定矣。
 ’遂入华山为道士。”后以“骑驴倒堕”形容太平之世。- 成语出处:典出宋・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华山隐士陈抟……常乘白骡,从恶少年数百,欲入汴州。中途闻艺祖登极,大笑坠骡曰:‘天下于是定矣。’遂入华山为道士。” 
- 黔驴技尽- 成语解释:黔:贵州。 
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朱之瑜《答王师吉书》:“特恐黔驴技尽,为诸乡亲羞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