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在中间的成语(共34个)
死里逃生
成语解释: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;幸免于死。
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:“今日死里逃生,夫妻再合,乃阴德积善之报也。”
虎口逃生
成语解释: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。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。也作“虎口余生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朱砂担滴水浮沤记》第一折:“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腾腾再不消停。”
东逃西窜
成语解释:四处逃亡与逃避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因那年避乱南奔,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,夫妻两口,凄凄惶惶,东逃西窜,胡乱的过了几年。”
无所逃于天地之间
成语解释:在天地间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天下有大戒二:其一命也,其一义也。子之爱亲,命也,不可解于心;臣之君,义也,无适而非君也,无所逃于天地之间。
逋逃之薮
成语解释: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
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
马腹逃鞭
成语解释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
”后以“马腹逃鞭”比喻躲脱惩罚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
避难逃灾
成语解释:避:躲开。
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5回:“争奈宋江出身微贱,郓城小吏,犯罪在逃,权居梁山水泊,避难逃灾。”
狼狈逃窜
成语解释:狼狈:窘迫的样子。
形容逃跑时的丑态。敛影逃形
成语解释:隐藏身形。比喻隐居不出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方敛影逃形,匡坐编蓬之下,遂遭烟露余彩,日月末光。”
弩下逃箭
成语解释: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。因弩箭射远不射近,故有此比喻。
成语出处: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
趋吉逃凶
成语解释:趋:趋向。
趋向吉祥避开灾难。成语出处:明・张凤翼《灌园记・田单铁笼》:“即墨近城东,不须忧恐,趋吉逃凶,仗剑当陪奉,管取平安保我宗。”
鼠窜逃生
成语解释:窜,逃避。形容人仓促逃生,像老鼠奔窜一样。与“抱头鼠窜”义同。
成语出处:花月痕第二十二回:“只说大兵到了,便自相蹂躏,鼠窜逃生。”汉书蒯通传:“常山王奉头鼠窜,以归汉王。”
闻风逃遁
成语解释:风:风声,消息;逃遁:远逃。
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。成语出处:明・徐渭《英烈传》第四十四回:只见城门大门,百姓携老扶幼,一路跪接,备说镇守元将,闻风逃遁。
逋逃之臣
成语解释:逃亡的罪臣。
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成帝纪》:“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,无有二心,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,是贪一夫之得,而失一国之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