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在中间的成语(共201个)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
成语解释: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,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。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花天酒地
成语解释:花:比喻美女;旧指娼妓或娼馆。
指整天挟妓饮酒。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到京之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。”
醇酒妇人
成语解释:醇酒:味厚的酒。
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魏公子列传》:“乃谢病不朝,与宾客为长夜饮,饮醇酒,多近妇女。日夜为乐饮者四岁,竟病酒而卒。”
浆酒藿肉
成语解释:见“浆酒霍肉”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周朗传》:“涂金披绣,浆酒藿肉者,故不可称纪。”
杯酒解怨
成语解释:解:消除,排解;怨:怨恨,怨仇。
指饮酒言欢,消解仇怨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延赏传》:“吾武夫虽有旧恶,杯酒间可解。”
桂酒椒浆
成语解释:泛指美酒。
成语出处:《楚辞・九歌・东皇太一》:“蕙肴蒸兮兰藉,奠桂酒兮椒浆。”王逸注:“桂酒,切桂置酒中也;椒浆,以椒置浆中也。言己供待弥敬,乃以惠草蒸肴,芳兰为藉,进桂酒椒浆,以备五味也。”
斗酒百篇
成语解释:饮一斗酒作百篇诗。形容能饮酒善做诗;才情豪放锐敏。斗:古代盛酒器皿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”
高阳酒徒
成语解释:高阳:古乡名,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
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,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走!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,非儒人也。”
对酒当歌
成语解释: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。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。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;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
斗酒只鸡
成语解释:一斗酒一只鸡,指简便酒食。以鸡和酒祭奠亡友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操《祀故太尉桥玄文》:“殂逝之后,路有经由,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,车过三步,腹痛勿怪。”
灯红酒绿
成语解释:灯光与酒色;红绿相映。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;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。也作“酒绿灯红”。
成语出处:徐迟《牡丹》五:“灯红酒绿、珠光宝气的社会,只能使她感到窒息。”
恋酒迷花
成语解释:恋:沉迷;迷:痴迷;花:娼妓,歌女。
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小孙屠》:“知它是争名夺利?知它是恋酒迷花?使奴无情无绪。”
茶余酒后
成语解释: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・考场三丑》:“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,大概是这一种。”
诗朋酒友
成语解释:作诗饮酒的朋友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粉蝶儿・李争冬有犯》套曲:“但有个诗朋酒友共开尊,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拥。”
好酒贪杯
成语解释:指喜欢喝酒。
成语出处:沙汀《酒后》:“保长王大廷只有一宗缺点:有点好酒贪杯。一喝醉了又会变得十足脓包,失掉了他那分坚韧的好性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