擿在中间的成语(共17个)
- 发擿奸伏- 成语解释:发:揭发。 
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法雄传》:“善政事,好发擿奸伏,盗贼稀发,吏人畏爱之。” 
- 发奸擿伏- 成语解释:发、擿:揭发;奸:奸臣,坏人;伏:指隐瞒坏事。 
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 
- 冥行擿埴- 成语解释:冥:昏暗;冥行:夜间行路;擿:点;埴:地。 
 夜间摸黑走路,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。比喻研求学问,不识门径,暗中探索。- 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・修身》:“擿埴索涂,冥行而已矣。” 
- 发隐擿伏- 成语解释: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[程给事]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 
- 擒奸擿伏- 成语解释:捕捉奸人,揭发隐恶。 - 成语出处:《纪闻・苏无名》:“无名历官所在,擒奸擿伏有名。每偷,至无名前,无得过者。” 
- 抉瑕擿衅- 成语解释:抉:挑出;瑕:玉上的斑点,比喻缺点、毛病;擿:揭发;衅:嫌隙,破绽。 
 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,故意挑剔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陈元传》:“遗脱纤微,指为大尤;抉瑕擿衅,掩其弘美;所谓‘小辩破言,小言破道’者也。” 
- 搜章擿句- 成语解释:谓搜求摘取片断的文句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段秀实传》:“举明经,其友易之,秀实曰:‘搜章擿句,不足以立功。’乃弃去。” 
- 声偶擿裂- 成语解释:偶:成对;擿:选取。 
 形容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,声调平仄相对及选用古人的好句子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苏氏文集序》:见时学者,务以言语声偶擿裂,号为时文,以相夸尚。 
- 理冤擿伏- 成语解释:理:治理;擿伏:揭发隐秘的坏事。 
 伸雪冤屈,揭发隐秘的坏事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徐渭《女状元》第四出:“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,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