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在中间的成语(共69个)
- 按纳不住- 成语解释:按纳:克制。 
 指激动、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8卷:“不想遇着许仙,春心荡漾,按纳不住,一时冒犯天条。” 
- 出纳之吝- 成语解释:亦作“出内之吝”。舍不得拿出去,出手小气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白》:“子曰:‘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谓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内之吝谓之有司。’” 
- 招降纳顺- 成语解释:招:招引;纳:接纳;顺:归顺。 
 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、叛变的人扩充势力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“昔高祖之得天下,盖为能招降纳顺。” 
- 铺胸纳地- 成语解释: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,表示虔敬与隆重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三藏展背舒身,铺胸纳地,望金像叩头。” 
- 水里纳瓜- 成语解释:把瓜捺在水里,放手便浮起。形容不能容纳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,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。” 
- 水底纳瓜- 成语解释:同“水里纳瓜”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好家私水底纳瓜,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。” 
- 登庸纳揆- 成语解释:登庸:皇帝登基;纳揆:任命宰相。 
 皇帝登基,任命宰相。比喻政权刚刚建立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高祖纪》:登庸纳揆之时,草昧经纶之日。 
- 去故纳新- 成语解释:犹言去旧迎新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 
- 养贤纳士- 成语解释: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孟母三移》第一折:“养贤纳士,修德治民。” 
- 按纳不下- 成语解释:按纳:抑制,忍耐。 
 无法抑制。多指心里忍耐不住,情绪急躁或忧虑。- 成语出处: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一回:朱仝见了,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,按纳不下。 
- 保纳舍藏- 成语解释:收容并窝藏。 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孔融传》:保纳舍藏者融也,当坐之。 
- 川泽纳污- 成语解释: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。比喻人有涵养,能包容所有的善恶、毁誉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 
- 穿花纳锦- 成语解释: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行者一一观之,都是些穿花纳锦,刺绣销金之物。” 
- 傅纳以言- 成语解释:傅:陈述。 
 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成帝纪》:古之选贤,傅纳以言,明试以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