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在中间的成语(共152个)
- 霜露之感- 成语解释: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 
- 霜露之疾- 成语解释: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,指感冒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公孙弘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 
- 不露锋芒- 成语解释:锋:兵刃;芒:植物的尖刺。 
 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・杂说》第20卷:“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,善言也。” 
- 初露头角- 成语解释: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。 - 成语出处:周得京《花城洛阳赏牡丹》:“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,到唐朝初露头角。” 
- 不露神色- 成语解释:神色:态度,神情。 
 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,以防别人觉察。- 成语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南飞生不露神色,只是两手微颤,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,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。” 
- 大露头角- 成语解释:头角:指人的气概与才华;露头角:比喻人显露才能。 
 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。
- 不露圭角- 成语解释: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 
 比喻才干不外露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“毁方而瓦合”郑玄注“去已之大圭角,下与众小人合也。”孔颖达疏“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。言儒者身恒方正,若物有圭角;不欲异众过甚,去其大圭角,言犹有小圭角也 
- 不露辞色- 成语解释:辞色:言辞神色。 
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形容说话沉着老练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林甫城府深密,人莫窥其际,好以甘言啖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 
- 显露头角- 成语解释:露:显露。 
 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。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虽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头角焉。” 
- 不露斤斧- 成语解释:斤:斧头。 
 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。形容精巧自然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》:“巧匠施工,不露斤斧。” 
- 掣襟露肘- 成语解释:掣:牵接。 
 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。形容衣服破烂,生活贫困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5回:“宗昭原是寒素之家,中了举,百务齐作的时候,去了这四十两银,弄得手里掣襟露肘。” 
- 风飧露宿- 成语解释:飧:晚餐;露:露水,露天;宿:住宿,过夜。 
 风里吃饭,露天睡觉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壮士吟》:“风飧露宿宁非苦,且试平时铁石心。” 
- 烟霏露结- 成语解释:烟雾迷蒙集结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:观其点曳之工,裁成之妙,烟霏露结,状若灿而还连,凤翥龙蟠,势如斜而反直。 
- 滴露研朱- 成语解释:见“滴露研珠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叶宪祖《鸾鎞记・品诗》:“滴露研朱非草草,从容鉴定庶无尤。” 
- 滴露研珠- 成语解释:指滴水磨墨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高骈《步虚词》;“洞门深锁碧窗寒,滴露研珠写《周易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