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6个)

  • 加身

    huáng páo jiā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。指被拥立为帝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:“自从陈桥兵变,黄袍加体,即位以来,称为真龙天子。”

  • 带履

    guān páo dài lǚ

    成语解释:帽子、袍子、带子、鞋子。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一个捧着文房四宝,一个捧着冠袍带履。”

  • 同泽

    tóng páo tóng zé

    成语解释:袍:长衣服的通称;泽:内衣。
    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。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秦风・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

  • 恋恋

    tí páo liàn liàn

    成语解释:绨袍:粗丝绢袍子;恋恋:留恋。
    指不忘旧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7回:“汝所以不得死者,以绨袍恋恋,尚有故人之情。”

  • 加体

    huáng páo jiā tǐ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黄袍加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自从陈桥兵变,黄袍加体,即位以来,称为真龙天子。”

  • 退位

    tuō páo tuì wèi

    成语解释:喻去职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拥护张主任,请郭主任脱袍退位。”

  • 擐甲

    pī páo huàn jiǎ

    成语解释:披:穿着;擐:套穿。
    穿着战袍,套起铠甲。形容做起战斗准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鞭打单雄信》第三折:“俺元帅遇难逢危,迭不的披袍擐甲。”

  • 玉带

    zǐ páo yù dài

    成语解释:紫袍:古代公服,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;玉带: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,以区分官阶高低。
    穿紫袍,系玉带。比喻高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万国来朝》第三折:“户列簪缨姓字香,紫袍玉带气昂昂。”

  • 之义

    tí páo zhī y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高适《咏史》诗:“尚有绨袍赠,应念范叔寒。”

  • 粝食

    cū páo lì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粗衣恶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袁京传》:“[袁彭]行至清,为吏粗袍粝食,终于议郎。”

  • 大袖

    kuān páo dà xiù

    成语解释: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,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。

  • 玉带

    mǎng páo yù dài

    成语解释:绣有蟒蛇的长袍,饰有玉石的腰带。指官服,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。亦作“蟒衣玉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帝从之,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,图书玺绶,诰命彩段。”

  • 断义

    gē páo duàn yì

    成语解释:袍,衣服的前襟。全句是说割断朋友间的情义。比喻朋友绝交,从此不再往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后汉书王涣传:“当职割断,不避豪右。”三国志魏志刘晔传:“割断私情。”

  • 之赠

    tí páo zhī zèng

    成语解释:绨袍:粗绨做的袍子。
  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雎蔡泽列传》载;唐・高适《咏史》诗:尚有绨袍赠,应念范叔寒。

  • 不耻

    yùn páo bù chǐ

    成语解释:缊袍:以乱麻、乱棉絮制成的袍子,指穷人穿的衣服;耻:丢脸。
    虽穿得破,而不认为可耻。比喻人穷志不穷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衣敝缊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者,其由(子路)也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