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在中间的成语(共50个)
粗粗笨笨
成语解释:指物体笨重或人不灵巧。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9章:“登云虽然表面上看来粗粗笨笨,但这人有心计,办事能下手!”
心粗气浮
成语解释: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,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。”
心粗胆大
成语解释:心地粗疏,胆子很大。形容野心勃勃,肆无忌惮。亦作“心粗胆壮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四折:“这厮便倚强凌弱,心粗胆大,怎敢来俺庄上。不由的忿气夯胸膛。”
粗声粗气
成语解释:指人说话嗓门很粗。
成语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用枪指着他,粗声粗气地说:‘狗汉奸,你糟害老百姓,杀咱八路军,咱们县上批准了,今天执行你。’”
去粗取精
成语解释:除去杂质,留取精华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。”
乱头粗服
成语解释: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拿粗挟细
成语解释:比喻惹事生非;挑剔冒犯。
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一折:“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,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。”
恶衣粗食
成语解释:恶:坏;衣:衣服;食:事物。
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成语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・高阳王寺》:“崇为尚书令,仪同三司,亦富倾天下,僮仆千人,而性多俭吝,恶衣粗食,食常无肉。”
胆粗气壮
成语解释:形容胆大气盛,无所畏惧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,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,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。”
执粗井灶
成语解释:谓操持家务。喻为人妇。
成语出处:唐・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・支诺皋中》:“女笑曰:‘身既无托,愿执粗井灶。’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。”
心粗胆壮
成语解释:粗:粗疏,粗略。
心思粗疏,胆量很大。形容野心勃勃,肆无忌惮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5回:“这会有银子在手里,更是心粗胆壮。”
潦倒粗疏
成语解释:潦倒:颓丧,不得意。
形容颓丧,放任散漫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,不切事情,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。
拿粗夹细
成语解释:比喻惹事生非。
粝食粗衣
成语解释:粝:粗米。
粗布衣服,粗劣的食品。比喻生活清苦。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・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奴供备粝食粗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