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在中间的成语(共88个)
封豨修蛇
成语解释:见“封豕长蛇”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吴为封豨修蛇,蚕食上国。”
慎身修永
成语解释: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皋陶谟》:“慎厥身修思永。”
条修叶贯
成语解释:枝长叶连。比喻有条理、有系统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下至介鳞,上及毛羽,条修叶贯,万物百族,由本至末,莫不有序。”
聿修厥德
成语解释:聿,发语词,无义。厥,那个,不定的代称。全句是说修养自身的品格,继承先人的德业。
成语出处:诗经大雅文王:“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”文选干宝晋纪总论:“聿修祖宗之志,思辑战国之苦。”
不法古不修今
成语解释:指不应效法古代,也不应拘泥于现状。
成语出处:《商君书・开塞》:“圣人不法古,不修今,法古则后于时,修今则塞于世。”
内修政治,外治武备
成语解释:修:修治;政治:政策;治:管理;武备:军备。
对内修明政治,对外做好军事准备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吴起《吴子・图国篇》卷一:明主鉴兹,必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。
藏修游息
成语解释:心里常常想着学习,不能废弃,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君子之于学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。
反本修古
成语解释:本:根本;反本:复归本源,引申为人的禀性。
恢复人的禀性,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礼器》:礼也者,反本修古,不忘其初者也。
改往修来
成语解释:谓改变以往的错误,修治来日的善行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方术传下・公沙穆》:“愿改往修来,自求多福。”
偃兵修文
成语解释:同“偃武修文”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杜诗传》:“陛下亮成天工,克济大业,偃兵修文,群帅反旅。”
日修夜短
成语解释:修:长。
指夏至前后的几个月昼长夜短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天文训》:“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,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。”
姱容修态
成语解释:姱:美好;修:长远;态:志向。
美丽的容貌,长远的智慧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宋玉《招魂》:“姱容修态,絙洞房些。”
内修外攘
成语解释:对内整治国政,对外抵御敌人。修亦作“修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胡锜《拟力田诒》:“顾惟礼耕义种之贤,足副内修外攘之志。”
双修福慧
成语解释:修:善。
福德和智慧都修行到了。指既有福,又聪明。成语出处:唐・慧立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五:菩萨为行,福慧双修,智人得果,不忘其本。
断恶修善
成语解释:断:断绝;恶:坏事;修:候行。
断绝坏事,修行善业,做好事。成语出处:《胜军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》:明王四弘愿天:见我身者发菩提心,闻吾名者断恶修善,闻我说者得大智慧,知我心者即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