败在中间的成语(共150个)
枯枝败叶
成语解释:败:衰败。
干枯的树枝,衰败的花叶。形容荒凉、破坏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余韵》:“鸽翎蝠粪满堂抛,枯枝败叶当阶罩。”
家败人亡
成语解释:家庭败落,家人死亡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回:“你既来投托蒋太太,你在蒋府里静坐罢了,你却遥地里去串人家,致得人家败人亡。”
身败名裂
成语解释: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3回:“看来许多举人、进士做了官,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,身败名裂。”
转败为胜
成语解释:变失败为胜利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管晏列传》:“其为政也,善因祸而为福,转败而为功。”
一败涂地
成语解释:一:一旦;涂地:“肝脑涂地”的省略。
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。形容彻底失败;不可收拾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
一败如水
成语解释: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;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。形容失败惨重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当第一时期,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,蒋介石打伤了脚,坐飞机回广东去了。”
残兵败将
成语解释:残:残余的;不完整的;败:输。
剩下的士兵;打败的将官。形容损失惨重;被打得七零八落;失去战斗力的军队。也作“残兵败卒”、“败将残兵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如今追击残兵败将,遂收故境,引兵而回。”
事败垂成
成语解释: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梁辰鱼《浣纱记・乞降》:“九仞为山,功亏一篑,料想不劳而集,事败垂成。”
兵败如山倒
成语解释:兵:军队。
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,一败涂地。成语出处: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3章:“由于主将首先逃走,江西全线孙(传芳)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。”
残军败将
成语解释:战败后残余的兵将。同“残兵败将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开昭救忠》第二折:“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,你都杀了,倒也是个干净。”
两败俱伤
成语解释:败:失败。
俱:全。
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。古时卞庄子要刺虎;馆竖子说;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;斗争结果;小虎会死;大虎会伤;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。后比喻因斗争;双方都受伤害。成语出处:宋・汪应辰《文定集・答梁子铺》:“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,终于两败俱伤,而国随以亡。”
胜不骄,败不馁
成语解释:胜了不骄傲,败了不灰心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商鞅《商君书・战法》:“王者之兵,胜而不骄,败而不怨。”
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
成语解释: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,成功的人称王称帝,失败的人被称寇贼。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。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》:“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,所谓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,但近代文明国家,不是如此。”
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
成语解释: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,失败了就是非法的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31回:“单枪匹马领三军,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。”
节节败退
成语解释:形容接连失败退缩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,长江要塞节节失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