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中间的成语(共260个)
清源正本
成语解释: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,彻底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:《文史知识》:“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,发展和演变,都需要客观地分析,清源正本,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。”
就地正法
成语解释: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5回:“因为案情重大,并且是积案累累的,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。”
明正典刑
成语解释:明:表明;正:治罪;典刑:法律。
依照法律处以极刑。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。成语出处:宋・吕颐浩《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》:“如是托疾,自当明正典刑;如委实抱病,伏望天慈,放臣闲退。”
端端正正
成语解释:形式上、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,正正规规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3回:“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,心中想道:‘阿也!少了一拜!’”
方方正正
成语解释:四四方方,规规矩矩。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扬州的夏日》:“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,迥非上海,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。”
正正气气
成语解释:正派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八:“[程朝奉]虽是缠得熟分了,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,一时也勾搭不上。”
正正经经
成语解释:①严肃而认真。②犹言堂堂正正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怜香伴・狂喜》: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,只说当真,原来又是说笑。”
正正之旗
成语解释:正正:整齐。
排列整齐的军旗。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。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军争》:“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阵。”
心正笔正
成语解释: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,心正写的字也端正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柳公权传》:“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”
平头正脸
成语解释:形容相貌端正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这个大老爷,真真太下作了!略平头正脸的,他就不能放手了。”
义正词严
成语解释:义:道理。
词:言辞。
道理正当公允,严肃的措词。亦作“义正辞严”、“辞严义正”、“辞严意正”、“词严理正”、“正义严辞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・丹铅新录四》:“子玄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复起,弗能易矣。”
公正廉洁
成语解释:指廉洁奉公,不循私情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杂录・金元史》:“劾其贪酷诸款,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、惜名器、重士节诸语。”
心地正直
成语解释:指为人正直,不存邪念。
名不正,言不顺
成语解释: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
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
成语解释:比喻避嫌疑。同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
成语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四一引三国・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