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在中间的成语(共118个)
- 能屈能伸- 成语解释:屈:弯曲;伸:伸直。 
 能弯曲也能伸直。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;又能挺直腰板;施展抱负。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 
- 卑躬屈膝- 成语解释:卑躬:低头弯腰;屈膝:弯曲膝盖;指下跪。 
 形容没有骨气;谄媚;讨好的无耻形象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魏了翁《鹤山文集・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 
- 负屈含冤- 成语解释:负:背着;屈:委屈;含:放在嘴里;比喻忍受;冤:冤枉。 
 蒙受委屈;忍受冤枉;得不到昭雪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我见父亲负曲含冤,都因我的婚姻而起,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。” 
- 理屈词穷- 成语解释:理:道理;理由;屈:短;尽;穷:穷尽。 
 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 
- 以屈求伸- 成语解释:屈:弯曲;伸:伸直伸展。 
 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 
- 摧志屈道- 成语解释:摧:摧折,放弃;道:道德。 
 抛弃理想追求,失去道义节操。形容身处逆境,不能守操如一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隐逸传论》:“夫独往之人,不能摧志屈道,借誉期通。” 
- 卑躬屈节- 成语解释:卑躬:低头弯腰;屈节:屈辱节操。 
 形容毫无骨气,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:‘职道才进来,因见大帅公事,所以不敢惊动。’” 
- 不屈不挠- 成语解释:屈、挠:弯曲。 
 不屈服。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;十分顽强;决不屈服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(挠)不诎(屈)。” 
- 龙屈蛇伸- 成语解释: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陈恭尹《送雪公归耕苍梧歌》:“毛摧羽落君莫叹,龙屈蛇伸自终古。” 
- 首屈一指- 成语解释:扳指头计数;首先弯下大拇指;表示第一。指居第一位。引申为最好的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・施侍读闰章》:“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。” 
- 小屈大伸- 成语解释:屈:委屈。 
 伸:展开,发挥出来。
 先能够受点委屈,而后会大有作为的。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绤正传》:“云合雾集,量时揆宜,用取世资,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。” 
- 负屈衔冤- 成语解释:衔:用嘴含,这里指心里怀着。 
 身上背着委屈,心里怀着冤枉。指蒙受冤屈,得不到昭雪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后庭花》第四折:“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,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。” 
- 委委屈屈- 成语解释: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心里十分难过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那日已是迎娶吉期,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,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,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。” 
- 佶屈聱牙- 成语解释:佶屈:曲折、不通顺;聱牙:拗口、不上口。 
 形容文词艰涩生僻、拗口难懂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周诰殷盘,佶屈聱牙。” 
- 才过屈宋- 成语解释:屈、宋: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。 
 比喻文才极高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宋·林正大《括酹江月》词:“道出羲黄,才过屈宋,空有名垂古。
 ”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