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在中间的成语(共199个)
- 嚎天动地- 成语解释:大声哭叫。形容极端悲痛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8回:“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,嚎天动地,大放悲声。” 
- 拿刀动杖- 成语解释:泛指动武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6回:“今昔的情形不同,不怕她远走高飞,拿刀动杖。” 
- 感天地,动鬼神- 成语解释:感:感动。 
 感动天地,使鬼神为之哭泣。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陈苇庵年伯诗序》:“向令风雅而不变,则诗为之道,狭隘而不及情,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?” 
- 一波才动万波随- 成语解释:指一波方动,万波随之而起。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惠洪《冷斋夜话・船子和尚偶》:“千尺丝纶直下垂,一波才动万波随。” 
- 金风未动蝉先觉- 成语解释:金风:秋风;蝉:知了。 
 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。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,那宝剑得来你怎消?” 
- 勇动多怨- 成语解释:勇动:鲁莽妄动。 
 鲁莽妄动必招致很多怨恨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列御寇》:“智慧外通,勇动多怨,仁义多贵。” 
- 无动于中- 成语解释: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。指对应该关心、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,置之不理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宋・朱熹集注:“其视不义之富贵,如浮云之无有,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。” 
- 毫不动摇- 成语解释: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愚公移山》:“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,毫不动摇,每天挖山不止。” 
- 大动肝火- 成语解释:大怒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一回:“毛虎听了,不觉大动肝火。” 
- 耸动听闻- 成语解释:耸:通“悚”,惊动。 
 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洪君畴》:“‘职臣在宪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。’固已耸动听闻矣。” 
- 轻动干戈- 成语解释:轻:轻率;干戈:古代兵器。 
 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7回:“我徒弟纵有手段,决不能轻动干戈。” 
- 哄动一时- 成语解释: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。 - 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从此芳名大震,哄动一时,窟号销金,城开不夜,说不尽的繁华热闹。” 
- 轰动一时- 成语解释:轰动:同时惊动很多人。 
 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。多用来形容影响大。也作“哄动一时”。- 成语出处:鲁迅《马上日记》:“治好了走出,没有知道,死掉了抬出,就轰动一时了。” 
- 持刀动杖- 成语解释:持:拿。 
 杖:木棒。
 指动武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谁闹来着?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,倒说别人闹。” 
- 变动不居- 成语解释:指事物不断变化,没有固定的形态。 - 成语出处:《易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;为道也,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,不恒居一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