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42个)

  • 自若

    zhèn dìng zì ruò

    成语解释: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。

    成语出处:王朔《过把瘾就死》:“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,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,她便抢先一步哭了。”

  • 口呆

    mù dìng kǒu dāi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

  • 一槌

    yī chuí dìng yī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一锤定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可 若丁《深深的绿巷》:“一张张笑脸,圆的、长的、苦的、甜的,都来请示,都来要求指点迷津。真神,一槌定音,无处不响。”

  • 团结

    ān dìng tuán jié

    成语解释:指形势、秩序、生活安稳,民众气氛和睦。

   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军队要整顿》:“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,整顿军队。”

  • 三箭天山

    sān jiàn dìng tiān shān
  • 从规矩方圆

   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从:听从;规矩:圆规和曲尺。
    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。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楔子:“天地神鬼人五仙,尽从规矩定方圆,逆则路路生颠倒,顺则头头身外玄。”

  • 千棰打锣,一棰

    qiān chuí dǎ luó , yī chuí dìng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同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”。

  • 法有论,兵无常形

    fǎ yǒu dìng lùn , bīng wú cháng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法:兵法;论:论断;形:方法。
    兵法上虽有确定的论断,然而用兵作战却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。比喻做事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措施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何去非《何博士备论・霍去病论》:法有定论,而兵无常形,一旦之内,一阵之间,离合取舍,其变无穷。

  • 前虑不,后有大患

    qián lǜ bù dìng , hòu yǒu dà hu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之前考虑不成熟,到后来就可能发生大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魏策一》:前虑不定,后有大患,将奈之何?

  • 盖棺

    gài guān dìng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谥:谥号。
    中国帝制时代为死去的帝王或臣僚按其生前表现给予的称号。指人死后才能对他的功过做结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郑羲传》:盖棺定谥,先典成功,激扬清浊,治道明范。

  • 原情

    yuán qíng dìng zuì

    成语解释: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玙传》:罔上害人,左道乱政,原情定罪,非杀而何!

  • 之法

    yī dìng zhī fǎ

    成语解释:一定:固定不变。
    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再改变的法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氾论训》:何况乎君数易世,国数易君,人以其位达其好憎,以其威势供嗜欲,而欲以一行之礼,一定之法,应时偶变,其所不能中权亦明矣。

  • 之论

    yī dìng zhī lùn

    成语解释:已经确定下来不可更改的论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士有一定之论,女有不易之行。

  • 安神

    ān shén dìng pò

    成语解释:安:安定,安稳;魄:魂魄。
    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连进了数次粥汤,被众人扶入寝室,一夜稳睡。”

  • 安心

    ān xīn dìng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安下心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,外赐御酒二瓶,金花十朵,着他安心定志,再勿胡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