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在中间的成语(共251个)
- 品德文章- 成语解释:指学问和品德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6回:“至于品德文章,令郎自有家传。” 
- 孝者德之本- 成语解释:孝顺是仁德的根本。与“孝为百行之本”、“百善孝为先”义同。 - 成语出处:孝经开宗明义章:“夫孝者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 
- 大德不逾闲- 成语解释:大德,大节、大原则。逾,越。闲,本是栅栏,引申为法则、范围。指修养德行要先立个大原则,只要能把握这个大原则,其他小节虽做不好也没有关系。 - 成语出处:论语子张篇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 
- 不度德,不量力- 成语解释:度:衡量。 
 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,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不度德,不量力,不亲亲,不征辞,不察有罪。 
- 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- 成语解释:亲:亲近;辅:帮助。 
 指老天爷公正无私,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蔡仲之命》: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民心无常,惟惠之怀。 
- 口谈道德,志在穿窬- 成语解释:穿窬:指偷摸盗窃的行为。 
 嘴上在讲仁义道德,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。常用以讽刺伪君子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又与焦弱侯》: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,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。 
- 积德累仁- 成语解释:积累功德与仁义。 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李固传》:“李氏灭矣・自太公已来,积德累仁,何以遇此?” 
- 积德累功- 成语解释:积累仁德与功业。 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高贵乡公《改元大赦诏》:“宣力之佐,比积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” 
- 明德慎罚- 成语解释:慎:谨慎。 
 多行恩惠,少用刑罚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康诰》:“惟乃丕显考文王,克明德慎罚。” 
- 崇德报功- 成语解释:崇:尊重,推重。 
 尊崇有德之人,酬报有功之人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惇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 
- 齿德俱尊- 成语解释:齿:指人的年龄。 
 年龄和德行都很高。常指年高德重的长者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祭弋》:有虞氏贵德而尚齿。 
- 功德兼隆- 成语解释:功;功勋;德:德行;隆:大。 
 功绩和德行都非常突出。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太宗纪》:自古功德兼隆,由汉以来未之有也。 
- 盛德遗范- 成语解释:盛德:美盛的品德;范:榜样。 
 先人美盛的品德和风范。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韦陟传》:“宋珲见陟叹曰:‘盛德遗范,尽在足矣。’” 
- 抱德炀和- 成语解释:抱:怀抱,引申为坚持;炀:熔化,引申为蕴育。 
 坚持道德实质,蕴育和平气息。 指行仁政,搞团结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徐无鬼》:抱德炀和,以顺天下。 
- 论德使能- 成语解释: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。论,通“抡”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霸》:“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,圣王之道也,儒之所谨守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