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鸿

鸿在中间的成语(共118个)

  • 判若鸿

    pàn ruò hóng gōu

    成语解释:判:区别;鸿沟:古代运河,在今河南省,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,比喻事物的界线。
    形容界限很清楚,区别很明显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恐,乃与汉王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而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”

  • 鸿艳影

    jīng hóng yàn yǐng

    成语解释:惊鸿:轻捷飞起的鸿雁。
    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。多就远望而言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鹃红女史》:“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,素妆淡服,丰神绝世,惊鸿艳影,湖水皆香。”

  • 雪泥鸿

    xuě ní hóng zhǎo

    成语解释: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。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。鸿:鸿雁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

  • 轻如鸿

    qīng rú hóng máo

    成语解释:鸿毛:大雁的毛。
    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趣异也。”

  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

  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

  • 泰山鸿

    tài shān hóng má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轻重相差极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

  • 鸿印雪

    fēi hóng yìn xuě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。”

  • 鸿雪爪

    fēi hóng xuě zhǎo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飞鸿印雪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维崧《风入松・纳凉》词:“浮世飞鸿雪爪,故山乱叶茅庵。”

  • 鸿踏雪

    fēi hóng tà xuě

    成语解释:鸿:大雁。
    大雁踩过的雪地。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。亦作“雪泥鸿爪”、“飞鸿印雪”、“飞鸿雪爪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

  • 鸿遍野

    āi hóng biàn yě

    成语解释:哀鸿: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;没有目的地飞着;悲哀地叫着。
   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、流离失所的灾民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
  • 鸿冥冥

    fēi hóng mí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鸿:鸿雁;冥冥:高远。
    大雁飞向远空。比喻隐者远走高飞,全身避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哨遍》:“问谁知,几者动之微,望飞鸿冥冥无际。”

  • 鸿遍地

    āi hóng biàn d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。

    成语出处:黄侃《水龙吟・秋花》词:“天涯吟望,哀鸿遍地,都成秋侣!”

  • 燕雀安知鸿鹄志

  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

    成语解释:鸿鹄:天鹅。
   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
  • 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

    jǔ rú hóng máo , qǔ rú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举一根羽毛,拾一件东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

  • 重于泰山,轻于鸿

    zhòng yú tài shān , qīng yú hóng máo

    成语解释:泰山:山名,在山东省,主峰海拔1524米;鸿毛:大雁的毛。
    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,指双重价值。

    成语出处:高晓声《刘宇写书》:“是的,刘宇要死了。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刘宇如果死了,究竟算泰山还是算鸿毛,只有天晓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