贪在中间的成语(共107个)
激贪厉俗
成语解释:谓抑制贪婪之风,劝勉良好的世俗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萧颖达传》:“在于布衣,穷居介然之行,尚可以激贪厉俗,惇此薄夫。”
起早贪黑
成语解释:早起晚睡。形容人非常辛勤。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咱们命苦的人,起早贪黑,翻土拉块,吃柳树叶子。”
狼贪虎视
成语解释:象狼一样贪婪,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。比喻野心很大。
成语出处:清・洪昇《长生殿・陷关》:“狼贪虎视威风大,镇渔阳兵雄将多。待长驱直把淆函破,奏凯日齐声唱歌。”
蝼蚁贪生
成语解释:蝼蚁:蝼蛄和蚂蚁。
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。旧指乞求活命的话,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六回:“万望大圣慈悲,可怜蝼蚁贪生之意,饶了我命,愿送你师父过山。”
好酒贪杯
成语解释:指喜欢喝酒。
成语出处:沙汀《酒后》:“保长王大廷只有一宗缺点:有点好酒贪杯。一喝醉了又会变得十足脓包,失掉了他那分坚韧的好性格。”
恋酒贪花
成语解释:见“恋酒迷花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梧桐叶》楔子:“终不然恋酒贪花,堕却壮志。”
使贪使愚
成语解释:使:用;贪:不知足;愚:笨。
用人所短,为己服务。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,以发挥他的长处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侯君集传》:“军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邀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长而弃所短。”
不贪为宝
成语解释:表示以不贪为可贵、崇高,也表示廉洁奉公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。
嫉贪如雠
成语解释: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。
成语出处:清・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九卷:“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,嫉贪如仇。”
嫉贪如仇
成语解释:嫉:憎恨;贪:爱财。
憎恨贪污像憎恨仇敌一样。成语出处:清・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九卷:“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,嫉贪如仇。”
怕死贪生
成语解释:同“贪生怕死”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文三王传》:“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,冬月迫促,贪生畏死,即诈僵仆阳(佯)病,徼幸得逾于须臾。”
变贪厉薄
成语解释:指改变、劝勉贪图财利、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圣人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”宋・孙奭疏:“此章言伯夷、柳下惠变贪厉薄,千载闻之,犹有感激。”
狼贪鼠窃
成语解释:如狼那样贪狠;似鼠那样惯窃。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。
成语出处:明・于谦《出塞》诗:“瓦刺穷胡真犬豕,敢向边疆挠赤子。狼贪鼠窃去复来,不解偷生求速死。”
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
成语解释:使:用;贪:不知足;愚:笨。
用人所长,以收到好的功效。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,以发挥他的长处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侯君集传》:军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邀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长而弃所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