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在中间的成语(共445个)
血流漂杵
成语解释: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。杵:旧时舂米的短木棰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会于牧野,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
急景流年
成语解释:形容光阴易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晏殊《殊玉词》:“急景流年都一瞬,往事前欢,未免萦方寸。”
九流三教
成语解释:泛指宗教、学术中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。
成语出处:元・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
漱流枕石
成语解释:犹言漱石枕流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“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
血流成渠
成语解释:鲜血流成了河。形容死伤的人极多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忱《水浒后传》:“刘猊丢甲丢盔而走,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渠,又折了二千多兵,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。”
文笔流畅
成语解释:文字通顺,读起来不费力。
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
成语解释:伏尸:横尸在地。
形容杀人众多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》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
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
成语解释:塞:堵塞;止:停止。
比喻只有破除旧的、错误的东西,才能建立新的、正确的东西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道》:“然则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,人其人,火其书,庐其居。”
血流漂卤
成语解释:卤:通“橹”,大盾。
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来。形容杀人很多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伏尸百万,流血漂卤。”
血流成川
成语解释:形容被杀的人极多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1回:“打进番营来,如入无人之境,打得尸如山积,血流成川。”
汗流洽衣
成语解释:汗出甚多,湿透衣服。形容极其惶恐羞愧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》:“顷贤郎至,辱华翰奖借,烂然盈楮,不匡其所不及,而假其所不能。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。”
汗流至踵
成语解释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
汗流夹背
成语解释: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杂录・阿文成相度》:“陪臣汗流夹背,出谓人曰:‘此诚宰相语。’”
汗流接踵
成语解释:见“汗流至踵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柳氏子》:“柳在椟中,历历闻之,汗流接踵,不敢出气。”
汗流浃肤
成语解释:见“汗流浃体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乙志・青童神君》:“[深父]梦若至诸天阁下……有人挤之,坠潭中,蹶然而寤,汗流浃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