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3个)

  • 漫条

    màn tiáo sī lǐ

    成语解释:慢条斯理,形容动作缓慢,不慌不忙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,听见老爷的话,便过来规规矩矩,漫条斯理的说道:‘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。’”

  • 三复

    sān fù sī yán

    成语解释: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
    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《白圭》。”朱熹注:“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此言。”

  • 衍庆

    zhōng sī yǎn qìng

    成语解释:螽斯:昆虫名,产卵极多;衍:延续;庆:喜庆。
    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螽斯》:“螽斯羽,诜诜兮。”

  • 之庆

    zhōng sī zhī qìng

    成语解释:螽斯:昆虫名,产卵极多;衍:延续;庆:喜庆。
    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螽斯》:螽斯羽,诜诜兮。

  • 之征

    zhōng sī zhī zhēng

    成语解释:螽斯:昆虫名,产卵极多;征:征兆。
    指子孙众多的征兆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高柔传》:臣愚以为可妙简淑媛,以备内宫之数,其余尽遣还家。且以育精养神,专静为宝。如此,则螽斯之征,可庶而致矣。

  • 之威

    hè sī zhī wēi

    成语解释:赫:显耀。
    斯:语气助词。
    威:威严。
    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应詹传》:“陛下宜奋赫斯之威,臣等当得负戈前驱,庶凭宗庙之灵,有征无战。”

  • 在下

    fēng sī zài xià

    成语解释:斯:语助词。
    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。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。比喻超越前贤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风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翼也无力。故九万里,则风斯在下矣,而后乃今培风。”

  • 而已

    rú sī ér yǐ

    成语解释:而已:罢了。
    就这样罢了,再没有别的。或只不过这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“孙皓问:‘卿字仲思,为何所思?’对曰:‘在家思孝,事君思忠,朋友思信,如斯而已。’”

  • 耳鬓

    ěr bìn sī mó

    成语解释:鬓: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;厮:互相。
    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小儿女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9回:“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,耳鬓斯磨,从今一别,纵得相逢,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。”

  • 泾渭

    jīng wèi sī míng
  • sī tái sī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双方客客气气,很有礼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七回:要象如今这样斯抬斯敬,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白遭塌了呢。

  • 天丧

    tiān sàng sī wén
  • 有求

    yǒu qiú sī yìng

    成语解释:斯:则;应:应答,承诺。
    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答应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唐睿宗太极元年登黄地祗于方丘乐章・林钟商》:“有求斯应,无德不亲,降灵醉止,休征万人。”

  • 诜诜

    zhōng sī shēn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螽斯:昆虫;诜诜:形容众多。
    用以祝贺子孙众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螽斯》:螽斯羽,诜诜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