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在中间的成语(共93个)
发号吐令
成语解释:发:发布;号:号令;令:命令。
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。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君道》:“发号吐令,则訇若雷霆之激响,而不为邪辨改其正。”
挥沐吐餐
成语解释:谓礼贤下士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三卷:“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”
握沐吐餐
成语解释:沐:洗头发;吐:吐出。
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。指为国而礼贤下士,求贤若渴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玄素传》:“周公资圣人,而握沐吐餐,下白屋,况下周公之人哉!”
倾心吐胆
成语解释: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每买不转的,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。”
含苞吐萼
成语解释:苞: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;萼: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。
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又命摧花使者,往来保护,以期含苞吐萼之时,加式呈妍。”
一饭三吐哺
成语解释:指一顿饭之间,三次停食,以接待宾客。比喻求贤殷切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勿以国骄人。”
酒后吐真言
成语解释:酒喝多了以后容易讲真心话。
狗嘴吐不出象牙
成语解释:狗嘴,骂人嘴巴不干净。象牙,比喻美言良语。责骂人胡言乱语,说不出什么好话。
成语出处:品花宝鉴第七回:“真正你这张嘴,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来。”
刚亦不吐,柔亦不茹
成语解释:刚:硬、强;柔:软、弱;茹:吃。
对强硬的不害怕,对软弱的不欺侮。形容不欺软怕硬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维仲山甫,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。
咽苦吐甘
成语解释: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,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。形容母爱之深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礼仪志七》:“子之于母,慈爱特深;非母不育;推燥居湿,咽苦吐甘,生养劳瘁,恩斯极矣。”
音吐明畅
成语解释:声音洪亮而且畅达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卢钧传》:帝元日大飨含元殿,钧年八十,升降如仪,音吐鸿畅,举朝咨叹。
音吐鸿畅
成语解释:声音洪亮而且畅达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卢钧传》:帝元日大飨含元殿,钧年八十,升降如仪,音吐鸿畅,举朝咨叹。
呕心吐胆
成语解释:呕:吐。
形容费尽心血,历尽艰辛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隐秀》:“呕心吐胆,不足语穷;锻发炼年,奚能喻苦?”
交疏吐诚
成语解释:交:交情;疏:不亲近;吐:谈吐,说话;诚:真诚,诚恳。
交往虽然不密切,但说话非常真诚恳切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:“知几其神乎,古人以为难;交疏吐诚,今人以为难。”
出词吐气
成语解释:犹谈吐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送水丘秀才序》:“水丘仙夫,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,与扬州豪俊交游,头骨硗然,有古丈夫风。其出词吐气,亦往往惊世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