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98个)

  • 袅袅

    yú yīn niǎo ni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音乐悦耳动听,令人沉醉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
  • 笑貌

    shēng yīn xiào mào

    成语解释:指人的言谈、表情等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。”

  • 绕梁

    yú yīn rào liáng

    成语解释:余音: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。
    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。形容歌声、乐声高亢、悦耳;使人经久不忘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
  • 幽韵

    qīng yīn yōu yù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文章造诣极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

  • 绕梁,三日不绝

    yú yīn rào liáng , sān rì bù jué

    成语解释:余音:音乐的余味;绝:断。
    形容歌声高亢、优美悦耳,余味无穷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
  • 希声

    dà yīn xī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

  • 杳无

    yǎo wú yīn xìn

    成语解释:杳:不见踪影;没有迹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
    形容信息断绝;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孝迈《咏水仙》词:“警鸿去后,轻抛素袜,杳无音信。”

  • 渺无

    miǎo wú yīn xìn

    成语解释:指毫无消息。

    成语出处:巴金《发的故事・窗下》:“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,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。”

  • 渺无

    miǎo wú yīn xùn

    成语解释:指毫无消息。

    成语出处: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・新任务》:“太阳下了山,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,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,炮弹还是渺无音讯。”

  • 杳无

    yǎo wú yīn hào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杳无音信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第一卷:“汝投于海,杳无音耗……何得在此?”

  • 杳无

    yǎo wú yīn xùn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一点消息。见“杳无音信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七章:“半年前就出走了,至今杳无音讯,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。”

  • 瘏口

    xiāo yīn tú kǒu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
  • 察理

    líng yīn chá lǐ

    成语解释: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。指善于分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4回:“我老孙,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,翻江搅海的神通;见貌辨色,聆音察理。”

  • 言有尽而意无穷

  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

    成语解释: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。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熙载《艺概・词曲赋》:“故知词也者,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。”

  • 莫违

    dé yīn mò wéi

    成语解释:德音:善言;莫违:不要违背。
    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:“德音莫为,及尔同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