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7个)

  • 嗔目

    rǎng bì chēn mù

    成语解释:攘:捋;瞋:发怒时瞪大眼睛。
    捋袖伸臂,瞪着眼睛。比喻人发怒时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于是韩王勃然作色,攘臂瞋目。

  • 疾言

    ráng bì jí yán

    成语解释:举起手臂,大声呼喊,希望众人响应。

    成语出处:吕氏春秋骄恣篇:“魏武侯谋事而当,攘臂疾言于庭,曰:『大夫之虑,莫如寡人矣!』”

  • 挡车

    táng bì dǎng chē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李一《荆宜施鹤光复记》:“武汉义师之崛起也,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,盖有螳臂挡车之势,危莫甚焉。”

  • 当辙

    táng bì dāng zhé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・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。”

  • 拒轮

    táng bì jù lú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螳螂拒辙”。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之拒走轮耳。
    ”。

  • 当辕

    táng bì dāng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螳臂:螳螂的前腿;当:阻挡;辕:借指车。
    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势弱难敌,谓之螳臂当辕;人生易死,乃曰蜉蝣在世。”

  • 自雄

    táng bì zì xióng

    成语解释: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鹅痴不逊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

  • 徐去

    bǎ bì xú qù

    成语解释:互相挽着胳膊慢慢离开。

  • 燃身

    duàn bì rán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断臂:砍断手臂。
    砍断手臂,燃肉身灯。指做事专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咏古》:断臂燃身未足夸,何当垂老问年华。

  • 啮指

    è bì niè zhǐ

    成语解释:扼:用力掐;啮:咬。
    掐胳膊,咬手指。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王充《论衡・感虚》:“曾子左臂立痛,即驰至问母:‘臂何故痛?’母曰:‘今者客来欲去,吾扼臂以呼汝耳。’”

  • 啮指

    è bì niè zhǐ

    成语解释: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。

  • 历指

    jiāo bì lì zhǐ

    成语解释: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
    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地》:“则是罪人交臂历指,而虎豹在于囊槛,亦可以为得矣。”

  • 三公

    zhé bì sān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