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71个)

  • 冰柱

    bīng zhù xuě chē

    成语解释:唐朝名士刘叉结识韩愈后作的两首好诗的名称。泛指好诗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胡继宗《书言故事・天文类》:“称人诗好曰:‘冰柱雪车’之句。”

  • 冰肌

    bīng jī xuě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身心洁白,没有污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筵席》:“东林伯仲,俺青楼皆知敬重。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,铁心石腹何愁冻。吐不尽鹃血满胸。”

  • 严寒

    bīng xuě yán hán

    成语解释:严寒:极度寒冷。
    冰天雪地,天气寒冷。

    成语出处:吴伯箫《菜园小记》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,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,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;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,一年里春夏秋三季,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。”

  • 冰瓯

    bīng ōu xuě wǎn

    成语解释:瓯:盂;椀:同“碗”,水碗。
    晶莹透亮的水盂,纯净洁白的水碗。指质地纯净的笔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有宗嘉话》:“必以天池浩露,涤笔于冰瓯雪椀中,方与此诗相副。”

  • 风花

    fēng huā xuě yè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。后比喻堆砌词藻、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。

  • 理枉

    lǐ wǎng xuě zhì

    成语解释:滞:滞狱,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。
    辩白冤案,洗雪滞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廷翰《大中丞肖斋龚公迁大理卿序》:若慎刑狱,重人命,理枉雪滞,尤谆谆焉。

  • 吞毡

    wò xuě tūn zhā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,睡在雪地里,吃毛毡,却坚贞不屈。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。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苏武传》:乃幽武置大窑中,绝不饮食,天雨雪,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,匈奴以为神。

  • 注萤

    wò xuě zhù yíng

    成语解释:沃、注:用水浇。
    用水浇萤火和雪。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侯景传》:若使旗鼓相望,埃尘相接,势如沃雪,事等注萤。

  • 萤灯

    yíng dēng xuě wū

    成语解释:指勤学苦读。同“萤窗雪案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叶適《石洞书院记》:“游之兴废,家之盛衰占焉;学之兴废,人之盛衰占焉。学不待地也,萤灯雪屋,苟取尺寸,而圣贤之业可成矣。”

  • 云起

    yún qǐ xuě fēi

    成语解释:如云兴起,如雪飘飞。比喻乐曲悠扬,变化有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度曲未终,云起雪飞,初若飘飘,后遂霏霏。”

  • 履穿

    bù xuě lǚ chuā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穷困潦倒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维《送郑五赴任新都序》:“牵衣肘见,步雪履穿,获戾由中,是贫非病。”

  • 复仇

    fù chóu xuě ch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