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5个)

  • 歌于斯,于斯

    gē yú sī , kū yú sī

    成语解释:歌唱在这里,哭泣在这里。指安居的家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晋献文子成室。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,美哉奂焉。歌于斯,哭于斯。’”

  • 耗子

    māo kū hào z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假慈悲,伪装同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5回:“本来你是个猫,他是个鼠,岂不是猫哭耗子了呢?”

  • 辟踊

    pì yǒng kū qì

    成语解释:辟:通“擗”,以手拍击胸膛;踊:用脚顿地。
   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。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衰绖管屦,辟踊哭泣,所以谕哀也。”

  • 号天

    háo tiān kū dì

    成语解释:哭天抢地。形容十分悲伤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只见林冲的娘子,号天哭地叫将来,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,一路寻到酒店里。”

  • 狼号

    guǐ kū láng háo

    成语解释:号:大声哭喊。
    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,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。”

  • 流涕

    tòng kū liú tì

    成语解释:恸:哀痛;涕:眼泪。
    形容极其悲痛伤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祭朱寿之文》:“今子之死,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,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。”

  • 猫儿

    māo ér kū sh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假慈悲,伪装同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吴组缃《一千八百担》:“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,都是猫儿哭鼠。”

  • 擗踊

    pǐ yǒng kū qì

    成语解释:擗:以手拍击胸膛;踊:用脚顿地。
    捶着胸跺着脚大哭。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丧亲》:“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。”

  • 失声

    tòng kū shī shēng
  • 卧冰

    wò bīng kū zhú

    成语解释:卧冰: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;哭竹:楚人孟宗天寒求笋。
    指对父母十分孝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说到此处,就是卧冰哭竹,扇枕温衾,也难报答万一。”

  • 无泪

    yù kū wú lèi
  • 湿干啼

    shī kū gān tí

    成语解释: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;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
    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。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尉景传》: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

  • 一路

    yī lù kū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路:宋代的行政区域名。
    在一个地区内,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。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・参政范文正公》:富弼曰:‘十二丈则是一笔,焉知一家哭耶!’仲淹曰:‘一家哭,何如一路哭耶!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