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中间的成语(共1762个)
杀人不眨眼
成语解释:本来是禅宗用语。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。形容嗜杀成性;极端的暴虐凶残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1卷:“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?”
杀人不见血
成语解释: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。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,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,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。”
盲人骑瞎马
成语解释:瞎子骑着瞎马。形容乱闯瞎撞,非常危险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“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,因共作了语……复作危语。桓曰:‘矛头淅米剑头炊。’殷曰:‘百岁老翁攀枯枝。’顾曰:‘井上辘轳卧婴儿。’殷有一参军在坐云:‘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’”
墙倒众人推
成语解释:墙已经倒了;大家还要再推一把。比喻当一个人失势时;大家都攻击他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罢了!好奶奶们,‘墙倒众人推’,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。”
天无绝人之路
成语解释: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,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
明人不做暗事
成语解释: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。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,不在背后捣鬼。
成语出处:元・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‘明人不做那暗事’,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,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,妆甚的谎子!”
先小人后君子
成语解释:先不讲客气,说明条件,按章办事,然后再讲礼貌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9回:“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,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。”
求人不如求己
成语解释:仰求别人,不如自己努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《文子・上德》:“怨人不如自怨,求诸人不如求之己。”
知人知面不知心
成语解释:旧时俗语。指认识一个人容易,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。
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二折:“哥也,知人知面不知心,你道无二心呵。”
得饶人处且饶人
成语解释:指做事不要做绝,须留有余地。
成语出处:《唾玉集・常谈出处》:“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,常饶人先,其诗曰:‘自出洞来无敌手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’”
情人眼里出西施
成语解释:比喻由于有感情,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。
成语出处:清・翟灏《能人编・妇女》:“情人眼里出西施,鄙语也。”
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
成语解释:一个人得道面仙,全家连鸡、狗也都随之升天。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道虚》:“淮南王学道,招会天下有道之人,倾一国之尊,下道术之士,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,奇方异术,莫不争出。王遂得道,举家升天,畜产皆仙,犬吠于天上,鸡鸣于云中。”
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
成语解释:指空前绝后。亦用作讽刺。同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三回:“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,并非我要自负,实系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竟可算得千古独步。”
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
成语解释:给他人便利,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“施主莫恼。‘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’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?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。”
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
成语解释:路人:路上的人,指所有的人。
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高贵乡公传》斐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