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在中间的成语(共14个)
呼卢喝雉
成语解释:呼、喝:喊叫;卢、雉: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。
泛指赌博。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风顺舟行甚疾戏书》诗:“呼卢喝雉连暮夜,击兔伐狐穷岁年。”
韩卢逐逡
成语解释:逡,狡兔名。比喻争强斗胜,两败俱伤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三》:“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。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,兔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”鲍彪注:“逡,狡兔名。”
韩卢逐块
成语解释:比喻白费精力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王敬初常侍》:“王公曰:师子咬人,韩卢逐块。”
掩口胡卢而笑
成语解释:胡卢:喉间的笑声。
捂着嘴笑,指暗笑,窃笑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促织》:“视成所蓄,掩口胡卢而笑。”
王后卢前
成语解释: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杨炯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、杨、卢、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
烱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
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后以“王后卢前”指诗文齐名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文苑传上・杨炯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、杨、卢、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烱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
王杨卢骆
成语解释:指初唐四杰: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,四人擅长诗文,对初唐文学革新有贡献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
掩口卢胡
成语解释:卢胡:喉间的笑声。
捂着嘴笑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应劭传》:昔郑人以乾鼠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宝燕石,缇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,斯文之族,无乃类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