宾在中间的成语(共47个)
喧宾夺主
成语解释: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。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喧:声音大;宾:客人;夺:压倒;超过。
成语出处:清・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:“余仿为之,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。不论酒而论香,是为喧宾夺主。”
迭为宾主
成语解释:轮流做主人请客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有时迭为宾主,不过清茶寡饭,不设酒肴,以此为常。”
酒阑宾散
成语解释:阑:尽;宾:客人。
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。成语出处:唐・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时春物尚余,夏景初丽,酒阑宾散,离思萦怀。”
及宾有鱼
成语解释:用别人的鱼请客。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姤》:“包有鱼,义不及宾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有他人之物,于义不可及宾也。”
强宾不压主
成语解释:强:强势。
指客人应当让主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自古强宾不压主,晁盖强杀,只个远来新到的人,安敢便来占上!”
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
成语解释:吕洞宾,唐京兆府人,名岩,在终南山得道,为八仙之一。全句是说狗不能分辨人的好坏,竟咬了吕洞宾。比喻好心没好报,反惹不愉快。
成语出处:红楼梦第二十五回:“彩霞咬著牙,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,道:『没良心的,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。』”
九流宾客
成语解释:先秦到汉初有法、名、墨、儒、道、阴阳、纵横、杂、农九种学术流派。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萧子显传》:“见九流宾客,不与交言。”
不宾之士
成语解释:宾:客人。
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。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周党传》:“天子以示公卿,诏曰:‘自古明王圣主,必有不宾之士。’”
蕤宾铁响
成语解释: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。
成语出处:唐・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・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哀告宾服
成语解释: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
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龙驭宾天
成语解释:乘龙升天,作天上的宾客。旧指皇帝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