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21个)

  • 扶困

    fú kùn jì wēi

    成语解释:扶:帮助,支持;济:拯救。
    扶持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柳洲《风雨桃花洲》:“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,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、不畏强暴、扶困济危、本领高强的英雄。”

  • 时艰

    hóng jì shí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弘:大;济:接济。
    对当时出现的困难进行大力援救和资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顾命》:弘济于艰难。

  • 以不

    yǐ fǒu jì kě

    成语解释: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,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。不,同“否”。济,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

  • 捐躯

    juān qū jì nàn

    成语解释:捐躯:牺牲生命;济:救助。
    牺牲生命,以解救国家的危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忧国忘家,捐躯济难,忠臣之志也。”

  • 匡国

    kuāng guó jì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匡正国家,挽救时局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帝纪第一・高祖上》:“匡国济时,除凶拨乱。”唐・李翱《卓异记・三十二年居相位》:“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,属隋室丧乱,未尝不慨然相顾,有匡国济时之心。”

  • 赈穷

    zhèn qióng jì fá

    成语解释:赈求和帮助穷困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轨传》:有机辩,颇窥书籍,家富于财,赈穷济乏,人亦称之。

  • 赈贫

    zhèn pín jì fá

    成语解释:赈:救济。
    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轨传》:“李轨字处则,武威姑臧人也。有机辩,颇窥书籍,家富于财,赈贫济乏,人亦称之。”

  • 衣冠

    yī guān jì chǔ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,很漂亮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衣冠济楚庞儿俊,可知道引动俺莺莺。”

  • 开国

    kāi guó jì mín

    成语解释:开国:创建国家;济:救助。
    开创大业,救济百姓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蜀相》诗:三顾频繁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  • 周贫

    zhōu pín jì lǎo

    成语解释: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。同“周急继乏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一回:论理我不该讨情,我想老太太好日子,发狠的还舍钱舍米,周贫济老,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。

  • 周急

    zhōu jí jì pín

    成语解释:周:救济。
    救济有急难或贫穷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四折:“我怎敢便忘了你那周急济贫时。”

  • 安民

    ān mín jì wù

    成语解释:济:救济;物:指人,公众。
    安抚百姓。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・罗隐《谗书》卷四:以匡国致君为己任,以安民济物为心期。

  • 而击

    bàn jì ér jī

    成语解释:半济:渡河渡过一半。
    当敌人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再去攻击。指善于捕捉有利时机攻击敌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行军篇》: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于水内,令半济而击之,利。

  • 出山

    chū shān jì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济世:做有益于人间的事。
    原指隐士出来参与政事。后泛指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。

  • 扶倾

    fú qīng jì ruò

    成语解释:倾:倒塌,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。
    扶助困难的人,救济弱小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你若肯扶倾济弱,我可便回嗔作笑,一会价记着想念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