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76个)

  • 鸾凤

    luán fèng hè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夫妻相亲相爱。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吉。是谓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”

  • 趁水

    chèn shuǐ huò ní

    成语解释: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。比喻乘机行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11章:“这母货不早不晚,来的恰好。趁水和泥,趁热打铁,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。”

  • 年丰

    mín hé nián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曰:‘洁粢丰盛’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

  • 气气

    hé hé qì qì

    成语解释:态度平顺温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,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。只有一件,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。”

  • 歪嘴尚瞎念经

    wāi zuǐ hé shàng xiā niàn j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。

  • 远来的尚会念经

    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从外面来的人或物受到重视,被认为有才能或好,有讽刺意味。

  • 琴瑟

    qín sè hé xié

    成语解释:琴瑟:两种弦乐器名。
   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。比喻夫妻关系和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受先《三元记・团圆》:“夫妻和顺从今定,这段姻缘夙世成,琴瑟和谐乐万春。”

  • 打落牙齿血吞

    dǎ luò yá chǐ huò xiě tūn

    成语解释:和:混合。
   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为了团结,为了大敌当前,顾全抗战,只好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。”

  • 躲得尚躲不得寺

   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

    成语解释:寺:寺庙。
    指躲避一时,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4回:“你不愿慌,‘躲得和尚躲不得寺’。我自然有个料理。”

  • 跑了尚跑不了庙

   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

    成语解释: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十章:“往哪里跑?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在东北这块地方,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。”

  • 跑了尚跑不了寺

   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

    成语解释: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九章:“跑了和尚,跑不了寺!王汉元,谅他也上不了外国!”

  • 远来尚好看经

  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2回:“常言道:‘远来和尚好看经。’妹妹们,不可怠慢,快办斋来。”

  • 走了尚走不了庙

    zǒu le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

    成语解释:人虽然走了,家却无法搬走。比喻难以逃脱。

    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溜了你就别回来!走了和尚走不了庙,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。”

  • 礼之用,为贵

    lǐ zhī yòng , hé wéi guì

    成语解释:和:和谐,协调。
    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

  • 乖气致戾,气致祥

    guāi qì zhì lì , hé qì zhì xiáng

    成语解释:乖:不和谐;戾:罪。
    指不和招致祸患,和睦带来吉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想到这里,就令人不能不信‘乖气致戾,和气致祥’这句话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