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在中间的成语(共442个)
节中长节
成语解释:节:竹节。
枝节中又长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。”
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
成语解释:智:智慧,见识。
不经历一件事情,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0回:“俗语说:‘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。’我如今知道了,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!”
吃一堑,长一智
成语解释:堑:壕沟,比喻困难、挫折。
受一次挫折,增长一分见识。成语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王文成公全书・与薛尚谦书》:“经一蹶者长一智,今日之失,未必不为后日之得。”
放长线钓大鱼
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,虽然不能立刻收效,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。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:“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,放长线,钓大鱼,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。”
鞭长莫及
成语解释:鞭:马鞭子;莫:不;及:够得上。
马鞭虽长;但打不到马肚子上。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;也使不得;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。后比喻力量达不到。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续录・魏柏乡相公》:“滇、黔、蜀、粤地方边远,今将满兵遽撤,恐一旦有变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”
别无长物
成语解释: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
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。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“一无长物”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:“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‘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’对曰:‘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封豕长蛇
成语解释:封:大。
豕:猪。
大猪和长蛇。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。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定公四年》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,虐始于楚。”
灭自己志气,长别人威风
成语解释: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,助长敌方的声势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你怎么灭自己志气,长别人威风>那尉迟敬德有水靡鞭,我刘无敌也有鞭哩。
永世长存
成语解释:永远存在。
成语出处:《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》:“双层平台的汉白玉栏板上,精雕着万年青花饰,象征着红色的江山将永世长存。”
张家长李家短
成语解释:说张家的长,李家的短。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那婆子吃了许多酒,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,正在那里,张家长,李家短,说白道绿。”
旷日长久
成语解释:历时长久,久经时日。
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:“是以君子为国,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以人事,察盛衰之理,审权势之宜,去就有序,变化有时,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。”
山长水远
成语解释:比喻道路遥远艰险。
成语出处:唐・许浑《寄宋邧》诗:“山长水远无消息,瑶瑟一弹秋月高。”
草长莺飞
成语解释:莺:黄鹂。
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