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在中间的成语(共18个)
- 真伪莫辨- 成语解释:莫:不。 
 真假分辨不清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经籍志》:“战国纵横,真伪莫辨,诸子之言,纷然淆乱。” 
- 以伪乱真- 成语解释: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《汉书・王莽赞》云:‘紫色蛙声,馀分闰位。’谓以伪乱真耳!” 
- 矫言伪行- 成语解释:指言论、行为虚伪不实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论议下》:“矫言伪行之人,弊车羸马窜伏岩冗,以幸上之爵禄。” 
- 去伪存真- 成语解释:去:除掉。 
 伪:虚假。
 除掉虚假的;留下真实的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:“权衡在手,明镜当台,可以摧邪辅正,可以去伪存真。” 
- 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- 成语解释:骥:良马。 
 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植《矫志》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 
- 乘伪行诈- 成语解释:指弄虚作假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列女传・母仪》:“夫伐功施劳,鲜能布仁;乘伪行诈,莫能久长。” 
- 巧伪不如拙诚- 成语解释: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智而用私,不如愚而用公,故曰:‘巧伪不如拙诚。’” 
- 半伪半真- 成语解释:伪:虚假;真:真实。 
 一半虚伪,一半真实。指真假混杂,难以分辨。- 成语出处: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》:但其间半伪半真,尤为淆乱惑人,此深可叹,然具眼者,自默识耳。 
- 矫饰伪行- 成语解释:矫饰:做作,掩饰。 
 善于掩饰,行为虚伪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陈师道《后山诗话》:“某公用事,排斥端士,矫饰伪行。” 
- 弃伪从真- 成语解释: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。 - 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仁玕《军次实录》:“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,诚恐其诱惑人心,紊乱真道,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,去浮存实,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,而真理自在人心也。” 
- 巧伪趋利- 成语解释:巧:奸诈。 
 伪:虚伪。
 趋:追求,靠近、趋向。
 奸诈虚伪,唯利是图,唯势是从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地理志下》:“周人之失,巧伪趋利。” 
- 真伪难辨- 成语解释:辨:辨别。 
 真假分辨不清。- 成语出处:巴金《“文革”博物馆》:“是非颠倒、黑白混淆、忠奸不分、真伪难辨的大混乱,还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,算不清的恩仇!” 
- 以伪谤真- 成语解释:用假的去冒充真的,致使人分辨不清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灭论》:校之形迹,精粗已悬;核以至理,真伪岂隐。若以粗笑精,以伪傍真,是瞽对离朱曰我明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