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在中间的成语(共100个)
- 抽薪止沸- 成语解释: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,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 
- 扬汤止沸- 成语解释: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,使它凉下来不沸腾。比喻办法不彻底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董卓传》:“卓未至,进败”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。” 
- 投膏止火- 成语解释:用油去浇灭火,火反而烧得更旺。比喻举措失当,适得其反。 -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唐书・安重海》:“四方骚然,师旅并兴,如投膏止火,适足速之。” 
- 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- 成语解释:澜:大波浪。 
 比喻从旁鼓动,助长事物的声势,扩大影响。- 成语出处:隋・王通《文中子・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、纵风止燎尔!” 
- 以汤止沸- 成语解释: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。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,反而助长其气势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“夫以汤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则止矣。” 
- 举止自若- 成语解释:自若:象原来的样子。 
 举动不失常态。形容临事镇定,举动不失常态。- 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唐高祖武德六年》:“孝恭将发,与诸将宴集,命取水,忽变为血,在坐皆失色,孝恭举止自若。” 
- 举止娴雅- 成语解释:娴:文雅。 
 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 
- 望梅止渴- 成语解释:想吃梅子;流出口水;就不渴了。比喻愿望无法实现;用空想安慰自己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假谲》:“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 
- 举止言谈- 成语解释: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。指人的外在风度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 
- 举止不凡- 成语解释:举动不平凡。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,与众不同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始知兄即吴江卞某,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,敢问此位名姓?” 
- 举止大方- 成语解释:举动不俗气,不做作。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,堂堂正正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 
- 举止失措- 成语解释:措:安放,放置。 
 举动失常,不知如何办才好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:“睿闻知两处危急,举止失措,甚是惊慌。” 
- 永无止境- 成语解释:止境:尽头。 
 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。- 成语出处:茅盾《秦岭之夜》:“秦岭上还有积雪,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。” 
- 饮鸩止渴- 成语解释:鸩:毒酒。 
 喝毒酒解渴。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;而不顾严重的后果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霍諝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 
- 心如止水- 成语解释: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浩浩世途,是非同轨;齿牙相轧,波澜四起。公独何人,心如止水;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