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2个)

  • 共文

    chē guǐ gòng wén

    成语解释:文;文字。车轨统一,文字一致。比喻统一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

  • 攸同

    wén guǐ yōu tóng

    成语解释:文:文字;轨:车的轨迹;攸:语助词,无义;同:相同。
    书牍的文字相同,车辙痕迹相同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《隋书・炀帝纪》:方今区宇平壹,文轨攸同,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;四海之中,岂无孝、秀。

  • 不物

    bù guǐ bù wù

    成语解释:轨:轨道,引申为法规;物:典章文物。
    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五年》:“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,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,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。不轨不物,谓之乱政。”

  • 连辔

    qí guǐ lián pèi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并驾齐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灼《游歙西徐氏园记》:“且吾数人暂合于此,一日别去,将欲从数百里外齐轨连辔,复为此穷日之游,其又可得邪?”

  • 车同,书同文

    chē tóng guǐ , shū tóng wén

    成语解释:同文: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;同轨:全国车辙阔狭相同。
    统一文字,统一车辙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今天下,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

  • 同风

    yī guǐ tóng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车轨相同,风俗一致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

  • 纳民

    nà mín guǐ wù

    成语解释:纳:容纳;民:老百姓;轨:法度;物:器物。
    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、惜用器物的正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五年》:群将纳民于轨物者也。

  • 之徒

    bù guǐ zhī tú

    成语解释: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