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50个)

  • 龙翰

    lóng hàn fèng chú

    成语解释:喻杰出的人才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颜冉龙翰凤雏,曾史兰薰雪白。”

  • 翔鸾

    zhù fèng xiáng luán

    成语解释:盘旋飞举的凤凰。常比喻美妙的舞姿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梁辰鱼《浣纱记・演舞》:“舞所以导人沉滞,故春风起于筵上,夜有聚于楼头,古有翥凤翔鸾,萦尘集羽,折腰翘袖,《激楚》《阳阿》,俱要俯仰应声,抑扬合节。”

  • 鸦窝里出

    y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

    成语解释: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。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二:僧问:‘如何是异类?’显端曰:‘鸦巢生凤。’

  • 龙生龙,

    lóng shēng lóong , fèng shēng fèng

    成语解释:原用以宣扬血统论。后也指家族环境对人的影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四:师曰:‘龙生龙子,凤生凤儿。’

  • 之鸣

    wú fèng zhī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
    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毛传:“梧桐盛也,凤凰鸣也,臣竭其力,则地极其化;天下和洽,则凤凰乐德。
    ”后因以“梧凤之鸣”比喻政教和协、天下太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毛传:“梧桐盛也,凤凰鸣也,臣竭其力,则地极其化;天下和洽,则凤凰乐德。”

  • 来仪

    yǒu fèng lái yí

    成语解释:凤:凤凰,传说中的百鸟之王;仪:仪容。
    古时吉祥的征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皇来仪。”

  • 攀龙

    tuō fèng pān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攀龙附凤。比喻依附帝王、权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扬戏传》:“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,敌以乘衅,家破人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”

  • 伏龙

    fú lóng fèng chú

    成语解释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
    凤雏:庞士元。
   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: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

  • 龙骧

    lóng xiāng fèng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龙腾凤飞。喻指行动迅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武帝纪中》:“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纮,括囊四海,折冲无外。”

  • 龙盘

    lóng pán fèng zhù

    成语解释:①喻山势雄壮蜿蜒。指王者的气象。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后晋・沈昫《旧唐书・玄宗纪》:“初,上皇亲拜五陵,至桥陵,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。”

  • 龙肝

    lóng gān fèng nǎ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玄德曰:‘备闻公将去,如失左右手。虽龙肝凤髓,亦不甘味。”

  • 龙眉

    lóng méi fèng m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马上那人,生得龙眉凤目,皓齿朱唇。”

  • 鸾鸣

    luán míng fèng zòu

    成语解释:弹奏演唱的美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心事多违,彼此郁郁,鸾鸣凤奏,久矣不闻。”

  • 鸾交

    luán jiāo fèng yǒ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优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结为夫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来时节画堂箫鼓鸣春昼,列着一对儿鸾交凤友。”

  • 龙盘

    lóng pán fè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喻怀才不遇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一登龙门,即声誉十倍,所以龙蟠凤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