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在中间的成语(共82个)
不可收拾
成语解释:收拾:整理。
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;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
一发不可收拾
成语解释: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。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爷醉后之言,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气,又是醋,并在一处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鸣金收兵
成语解释: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卢先锋兵到,见孙安勇猛,卢先锋令鸣金收兵。”
兼收并蓄
成语解释:兼收:多方面吸收;并蓄:一并保存。
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。指吸收、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兼收并采
成语解释:亦作“兼收并采”。广泛收罗采用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谢章学士书》:“兼收并采,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,此所以无弃材也。”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
成语解释:春天萌生,夏天滋长,秋天收获,冬天储藏。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。亦比喻事物的发生、发展过程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。”
秋收东藏
成语解释:秋天收获,冬天存储。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。”
秋收冬藏
成语解释: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,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。比喻一年的农事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成语解释:东隅:东方日出处,指早晨;桑、榆:指日落处,也指日暮。
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坐收渔利
成语解释: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;从中得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……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草草收兵
成语解释: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。比喻工作不负责任,不细致,不慎重。
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,要管也管不了许多,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,——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?象一个赤卫队员么?”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
成语解释: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。
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
成语解释: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
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三回:“俟关中平定,据险养威,看他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,也不为迟呢?”
坠兔收光
成语解释:坠兔:落月。
月亮落下去了。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。成语出处:明・李昌棋《剪灯余话・武平灵怪录》:“逡巡间,坠兔收光,远鸡戒晓。”
草率收兵
成语解释:比喻马马虎虎、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,进行细致的工作,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,不要‘草率收兵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