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在中间的成语(共48个)
拉拉杂杂
成语解释:杂乱无条理。
成语出处:清・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11回:“但耳朵边已拉拉杂杂爆得怪响,倒像放几千万炮章一般,头上火星乱打下来。”
拉拉扯扯
成语解释:原指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推拉动作。比喻不干脆;不痛快。现在常用来形容拉私人关系的不正之风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黛玉将手一摔道:‘谁和你拉拉扯扯的!一天大似一天,还这么涎皮赖脸的。’”
老牛拉破车
成语解释: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,慢慢吞吞,不讲究效率。
成语出处:吴强《红日》第六章:“那么,什么时候解决战斗?还是老牛拉破车,慢慢吞吞的吗?”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
成语解释: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
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8回:“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。”
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
成语解释: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
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八回:“拚着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。”
摧枯拉朽
成语解释: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
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东拉西扯
成语解释:拉、扯:闲谈。
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;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;不紧扣中心议题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更有一种可笑的,肚子里原没有什么,东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还自以为博奥。”
软不拉耷
成语解释:耷:松弛地下垂。
指软弱无力,松弛下垂。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三卷第七回:“她伸手去吴和胯下抓住软不拉塌的‘小鸡鸡’,狠命一拽。”
九牛拉不转
成语解释:形容态度十分坚决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,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,一言抄百总,任是谁说,算是去定了。”
拖拖拉拉
成语解释:宽松摇曳的样子。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、习惯或性格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9回:“此时初秋天气,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,拖拖拉拉,底下已遮过膝盖。”
稀稀拉拉
成语解释:稀少疏落,形容对自己要求不严,随随便便。
成语出处:丁玲《三日杂记》:“只看见好几个地方都是稀稀拉拉挤来挤去的羊群,而留在栏里的羊羔听到了外面老羊的叫唤。”
半半拉拉
成语解释:不完整;未全部完成的。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论说话的多少》:“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,说得半半拉拉的,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,或者打盹儿,或者东看看西看看,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,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。”
生拉硬扯
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
成语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。”
胡子拉碴
成语解释: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,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。”
占着茅坑不拉屎
成语解释:比喻占着位置不干活。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》:“这样的领导干部,索性请他好好休息,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