嫉在中间的成语(共21个)
好善嫉恶
成语解释:崇尚美善,憎恨丑恶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实贡》:“好善嫉恶,赏罚严明,治之材也。”
愤世嫉俗
成语解释:愤:憎恶;不满;世、俗:指当时的社会现状;嫉:仇恨。
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
妒贤嫉能
成语解释:忌恨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好的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妒贤嫉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
忿世嫉俗
成语解释:同“愤世嫉俗”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坟・摩罗诗力说》:“自尊至者,不平恒继之,忿世嫉俗,发为巨震,与对跖之徒争衡。”
愤世嫉邪
成语解释:愤:愤恨,不满;世:世道,现状;嫉:憎恶,仇恨。
痛恨、憎恶腐朽、黑暗的社会现状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
刚肠嫉恶
成语解释:刚肠:性情刚直;嫉:憎恨。
性情刚直,憎恨邪恶。成语出处:晋・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刚肠嫉恶,轻肆直方,遇事便发,此甚不可二也。”
愤世嫉恶
成语解释:愤:愤恨,不满;世:世道,现状;嫉:憎恶,仇恨。
痛恨、憎恶腐朽、黑暗的社会现状。成语出处:宋・李觐《与王章秘校书》:“其辩说骎骎到义理,愤世嫉恶,有大丈夫之芒角。”
愤时嫉俗
成语解释:愤:愤恨,不满;嫉:憎恶,仇恨;俗:世俗。
痛恨、憎恶腐朽、黑暗的社会现状。成语出处:清・朱彝尊《王礼部诗序》:“十余年来,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,诵其歌诗,往往愤时嫉俗,多离骚变雅之体。”
矜名嫉能
成语解释:矜:夸耀;嫉:嫉妒。
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。成语出处:汉・崔寔《政论》:“其达者或矜名嫉能,耻善策不从己出,则舞笔奋辞,以破其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