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在中间的成语(共230个)
忘形交
成语解释: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孟郊传》:“孟郊者,字东野,湖州武康人。少隐嵩山,性介,少谐合。愈一见,为忘形交。”
喜怒不形于色
成语解释: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喜怒不形于色,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
喜愠不形于色
成语解释:愠:恼怒怨恨。
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·太武五王传》:“石侯弟嘉,少沉敏,喜愠不形于色,兼有武略。”
遁形远世
成语解释:犹言避世隐居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逸民传・法真》:“真曰:‘吾既不能遁形远世,岂饮洗耳之水哉?’遂深自隐绝,终不降屈。”
奇形异状
成语解释:亦作“奇形怪状”。奇异的形状。
成语出处:唐・房玄龄《晋书・温峤传》:“须臾,见水族覆灭,奇形异状,或乘车马著赤衣者。”
分形共气
成语解释:见“分形同气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陵王纪传》:“友于兄弟,分形共气。”
无形之罪
成语解释:犹言莫须有之罪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》:“绩著经纶,或恶其直道,或忿其正议,求其无形之罪,加以刎颈之诛。”
枯形灰心
成语解释: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。形容极端消极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。”
松形鹤骨
成语解释:形容仪容清癯、轩昂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毁形灭性
成语解释:损坏形体,消灭本性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九折:“通天大圣,你本是毁形灭性的,老僧救了你,今次休起凡心。”
观形察色
成语解释:见“观貌察色”。
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此是人之常情,更待多说……观形察色,见貌之情。”
神劳形瘁
成语解释:瘁:劳累。
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劳。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1回:“治诸侯,练士卒,神劳形瘁,有所不恤。”
神超形越
成语解释:谓身心超逸,不同凡俗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阮孚云:‘泓峥萧瑟,实不可言,每读此文,辄觉神超形越。’”
木形灰心
成语解释:形:形体。
比喻不受外物干扰,意志坚定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答户部崔侍郎书》:“又或杜门隐己,块然自居,木形灰心,动逾旬月。”
虚张形势
成语解释:张:铺张,夸大。
假装出强大的气势。指假造声势,借以吓人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淄青、恒冀两道,与蔡州气类略同,今闻讨伐元济,人情必有救助之意,然皆暗弱,自保无暇,虚张声势,则必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