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在中间的成语(共102个)
大权旁落
成语解释: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(多指领导人被架空)。
成语出处:明・章懋《辞升尚书疏》:“独揽朝纲,毋使大权旁落。”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
成语解释: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
成语出处:明・顾大典《青衫记・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招权纳赂
成语解释:见“招权纳贿”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朴不花传》:“不花骄恣无上,招权纳赂,奔竞之徒,皆出其门,骎骎有赵高、张让、田令孜之风。”
招权纳赇
成语解释:见“招权纳贿”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。”
大权独揽
成语解释:揽:把持;掌握。
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。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兵士又没感情,他却忘其所以,大权独揽,只弄些小聪明,闹些空意气。”
通权达变
成语解释:通:懂得;权:权宜;达:通晓;懂得。
通晓权宜;适应变化。指办事不死守常规;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只好通权达变,放在手下备用吧。”
招权纳贿
成语解释:招权:弄权,揽权;纳贿:接受贿赂。
抓权力,受贿赂。成语出处:宋・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・臣寮雷孝友上言》:“遂招权纳贿,其门如市。”
大权在握
成语解释: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。
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1回:“总要升到了秤长,这才大权在握,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!”
人微权轻
成语解释:微:低下。
指人的资历浅,威望低,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不信,人微权轻。”
丧权辱国
成语解释:丧:丧失;辱:屈辱;耻辱。
丧失主权;使国家蒙受耻辱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,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——《江宁条约》。”
争权夺利
成语解释:追求名誉、地位和私利。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》:“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。”
有权有势
成语解释:势:地位和权力。
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从来有权有势的,多不得善终,都是如此。”
揽权纳贿
成语解释:揽:把持。
纳:接纳。
把持权势,并接受贿赂。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到了湖北,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。”
比权量力
成语解释:比:比较;量:估量。
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。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百草权舆
成语解释:权舆:草木萌芽状态。
指花草萌芽,春天到来。成语出处:《大戴礼记・诰志》第九卷:“于时冰泮发蛰,百草权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