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在中间的成语(共140个)
饥肠辘辘
成语解释: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
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脑满肠肥
成语解释:脑满:指肥头大耳;肠肥:肠子脂肪多;体胖。
指由于生活舒适;终日无所事事;养得大腹便便;肥头大耳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百药《北齐书・琅邪王俨传》:“琅邪王年少,肠肥脑满,轻为举措。”
刮肠洗胃
成语解释:比喻痛改前非,重新做人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荀伯玉传》:“若许某自新,必吞刀刮肠,饮灰洗胃。”
肝肠寸断
成语解释: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。形容万分悲痛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吾要且死,子肠亦且寸绝。”
牵肠挂肚
成语解释: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起手时,牵肠挂肚;过后去,丧魄销魂。”
羊肠小道
成语解释: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。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5回:“前面弯弯曲曲,尽是羊肠小道。”
回肠寸断
成语解释:形容极端悲苦、忧伤。
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还魂记・诘病》:“我发短回肠寸断,眼昏眵泪双淹。”
眼穿肠断
成语解释:眼穿:望眼欲穿。
眼欲望穿,肠欲盼断。形容盼望、相思之极。成语出处:宋・柳永《安公子》词:“当初不合轻分散,及至厌厌独自个,却眼穿肠断。”
搜肠刮肚
成语解释:比喻绞尽脑汁;苦思苦想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一个家搜肠刮肚,不知饥,不知渴,只觉得口内生烟。”
柔肠寸断
成语解释: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。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。
成语出处:清・沙张白《再来诗谶记》:“先夫之亡,妾柔肠寸断。”
柔肠百结
成语解释: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;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。
成语出处:元・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柳呵!你便柔肠百结,巧计千般,浑身是眼,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。”
愁肠百结
成语解释:忧愁缠结在肠内。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王昭君变文》:“日月无明照覆盆,愁肠百结虚成着。”
愁肠寸断
成语解释: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。
成语出处:唐・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泪脸千行,愁肠寸断,端坐横琴,涕血流襟。”
回肠九转
成语解释:好象肠子在旋转。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。
成语出处:《柳荫记》:“难坏人这阵无计想,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。”
九回肠断
成语解释:形容痛苦、忧虑、愁闷已经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