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57个)

  • 囊括

    náng kuò sì hǎi

    成语解释:囊括:比喻统统包罗在内。
    指统一全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殽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举宇内、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
  • 眼空

    yǎn kōng sì hǎ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自高自大,什么都看不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渠眼空四海,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?”

  • 方饭

    chī sì fāng fàn

    成语解释: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,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沈从文《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》:“常德、河洑、周溪、桃源,沿河近百里路以内‘吃四方饭’的标致娘儿们,他无一不特别熟习。”

  • 方步

    mài sì fāng bù

    成语解释:不慌不忙,慢吞吞地走路,比喻办事缓慢。

  • 放诸

    fàng zhū sì yí

    成语解释:放:放逐;四夷: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。
   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对于批评家的希望》:“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,例如……出洋留学和‘放诸四夷’的区别,笋和竹的区别。”

  • 放诸

    fàng zhū sì yì

    成语解释:放:放逐;四裔:四方边远之地。
   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那也可以临末声明:‘君子不为己甚,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’的。”

  • 纲纪

    gāng jì sì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纲纪:治理,管理。
    治理天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棫朴》:“勉勉我王,纲纪四方。”

  • 投诸

    tóu zhū sì y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文公十八年》:“流四凶族,浑敦、穷奇、寿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

  • 揭竿

    jiē gān sì qǐ

    成语解释:揭:举;竿:竹竿,指旗帜。
    举起竹竿当旗帜。借指武装起义。

    成语出处:李大钊《国情》:“然历代君人为人之君者,必以省刑罚、薄税敛为戒,其民始相安于无事,否则揭竿四起矣。”

  • 暮三

    zhāo sì mù sā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。后比喻经常变卦,反复无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余之币制金融政策》:“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,吾见其朝四暮三,无关宏旨。”

  • 三瓦

    sān wǎ sì shě

    成语解释:宋代对妓院、茶楼、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73回:“衙内你不晓得,他是清白人家女儿,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。”

  • 彷徨

    páng huáng sì gù

    成语解释:彷徨:徘徊,游移不定。
    游移不定,四处观望。形容犹豫不决的神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酌古论四・崔浩》:“数日之间,众未及聚,谋未及生,彷徨四顾,而莫知所以为御。”

  • 五零

    wǔ líng sì sà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零星涣散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恢复・怀亡友》诗:“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,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。”

  • 方眼儿

    záo sì fāng yǎn er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呆板固执,不会变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这么大人了,要撒尿倒底说呀,怎么憋着不言语呢!还这么凿四方眼儿,一定要使个净桶。

  • 三拳难敌

    sān quán nán dí sì shǒ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