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40个)

  • 衣若

    yī ruò xuán chún

    成语解释:鹑: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,似披敝衣,因以“悬鹑”比喻衣服破烂。
    形容人衣衫褴褛,处境穷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典出《荀子·大略篇》:子夏家贫,衣若悬鹑。人曰:“子何不仕?”曰:“诸侯之骄我者,吾不为臣;大夫之骄我者,吾不复见。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,而不见疑,非一日之闻也。争利如蚤甲,而丧其掌。”引文大意是,子夏家境贫穷,“衣若悬鹑”。有人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去作官?”子夏说:“诸侯傲视我,我不作他的臣子;高官们傲视我,我不再跟他们见面。柳下惠穿的衣裳同守门人一样破旧,而他的人品和学问却不被怀疑,这不是他一时的名声造就的。作官就得谋利,争一时之利好像爪甲离开掌端——那就丧失本身了。”

  • 辨口如

    biàn kǒu rú xuán hé
  • 室如

    shì rú xuán qì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室如县罄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室如悬罄,野无青草,何恃而不恐?”

  • 之患

    dào xuán zhī huàn

    成语解释: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
    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全琮传》:“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。”

  • 子夏

    zǐ xià xuán chún

    成语解释:鹑: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。
    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,衣服破烂打结,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。形容人衣衫褴褛,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,安贫乐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大略》:“子夏家贫,衣若悬鹑。”

  • 刺股

    cì gǔ xuán tóu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刻苦学习。同“刺股悬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百六十三引《汉书》:孙敬字文宝,好学,晨夕不休,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

  • 食藿

    shí huò xuán chún

    成语解释:谓生活穷苦。食藿,以豆叶为食;悬鹑,衣衫褴褛,似鹑鸟悬垂的秃尾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八卷:“臣今幸沽朱绂,而保安子天佑食藿悬鹑,臣窃愧之。”

  • 刺骨

    cì gǔ xuán liáng

    成语解释:悬梁: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。
    形容刻苦学习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可怜刺骨悬梁志,险作离乡背井魂。”

  • 勒马

    lè mǎ xuán yá

    成语解释:勒:收住缰绳;悬崖:高悬的山崖。
  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姑妄听之二》:“幸道力原深,故忽迷忽悟,能勒马悬崖耳。”

  • 胸有

    xiōng yǒu xuán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指能洞察一切,犹如明镜在胸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收获》1981年第1期:“运行人员互相对视了一眼,由衷信服地点着头,这位局长胸有悬镜,明察秋毫。”

  • 凿壁

    záo bì xuán liáng

    成语解释:凿:打孔,挖洞;悬:吊挂。
    形容刻苦读书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……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《汉书》:“孙敬字文宝,好学,展夕不休。乃至睡眠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”

  • 辩如

    biàn rú xuán hé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口如悬河”。清 唐孙华《赠赵松一》诗:“辩如悬河注,目如岩电烂。
    ”。

  • 辨如

    biàn rú xuán hé

    成语解释: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 王若虚《后序》:“故士有读书万卷,辨如悬河,而不免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。”

  • 辨若

    biàn ruò xuán hé

    成语解释: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吾见一人焉,辨若悬河,藻若春工;含吐邹枚,方驾陆谢。”

  • 陡壁

    dǒu bì xuán yá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山势险峻。